首页 > 专利 > 李双双 >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8-22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3-18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1-08-2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121977303.0 申请日 2021-08-22
公开/公告号 CN216068321U 公开/公告日 2022-03-18
授权日 2022-03-18 预估到期日 2031-08-22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9C39/22B29C39/38B29C39/02 主分类号 B29C39/2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5
权利要求数量 6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李双双 当前专利权人 李双双
发明人 李双双 第一发明人 李双双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和平南路139号 邮编 030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山西省 申请人所在市 山西省太原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涉及鼻托技术领域。该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包括集风箱、震动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集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且与其内部相通,两组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和两组下模座,电动推杆的自由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两组上模座。该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通过转杆、链轮、链条和扇叶的配合使用,能够一机多用,帮助装置减少制作成本,减少用电量,能够快速的对成型的鼻托进行冷却,帮助鼻托模具中的塑胶进一步的收缩并塑型,提高鼻托的成型效果,帮助鼻托收缩的更加紧实使得生产出来的鼻托质量更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脱模时被模具烫伤。
  • 摘要附图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3-18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包括集风箱(1)、震动机构(6)和冷却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2)且与其内部相通,两组连接管(2)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5)和两组下模座(3),电动推杆(5)的自由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两组上模座(4);
所述震动机构(6)位于集风箱(1)的顶部,震动机构(6)包括驱动组件(61)和震动组件(62),驱动组件(61)可驱动震动组件(62)相对于集风箱(1)竖向移动;
所述冷却机构(7)位于集风箱(1)的内壁,冷却机构(7)相对于集风箱(1)进行自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箱(1)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两组上模座(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组限位块,两组下模座(3)上均开设有四组限位槽,两组连接管(2)的相邻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1)包括支撑板(611)、转动杆(612)、皮带(614)和凸轮(615),集风箱(1)的顶部与支撑板(61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611)的后侧与转动杆(612)的一端转动安装且转动杆(612)的一端贯穿支撑板(611)并固定套设有皮带轮(613),凸轮(615)固定套设于转动杆(612)的外壁;
所述震动组件(62)包括滑杆套(621)、伸缩弹簧(622)、升降板(623)和滑轮架(624),滑杆套(621)和伸缩弹簧(622)的数量均有两组,两组滑杆套(621)和两组伸缩弹簧(622)均套设于两组连接管(2)的外壁,两组滑杆套(621)的相邻侧壁与升降板(623)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升降板(623)的底部与滑轮架(624)顶部固定连接,滑轮架(624)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615)的外壁与滑轮的外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弹簧(622)的一端与滑杆套(621)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弹簧(62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7)包括转杆(701)、链轮(702)、链条(703)、扇叶(704)和电机(705),转杆(701)和链轮(702)的数量均有三组,集风箱(1)的后侧内壁与两组转杆(701)的一端转动安装,集风箱(1)的后侧内壁与电机(705)的后侧固定安装,电机(70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另一组转杆(7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三组链轮(702)分别固定套设于三组转杆(701)的外壁,链条(703)套设于三组链轮(702)的外壁,三组链轮(702)均通过链条(703)传动连接,一组转杆(701)的外壁也固定套设有皮带轮(613),皮带(614)套设于两组皮带轮(613)的外壁,两组皮带轮(613)通过皮带(614)传动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鼻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部分的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无法快速的对液态硅胶进行震动,使得液态硅胶的内部有大量的气泡,从而降低了鼻托的质量,且无法快速的对成型的鼻托进行冷却,使得鼻托模具中的塑胶无法进一步的收缩并塑型,降低了鼻托的成型效果,工作人员在脱模时也容易被模具烫伤,降低了工作人员脱模时的安全性。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能够解决无法快速的对鼻托进行冷却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包括集风箱、震动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集风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且与其内部相通,两组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和两组下模座,电动推杆的自由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两组上模座;
[0005] 所述震动机构位于集风箱的顶部,震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震动组件,驱动组件可驱动震动组件相对于集风箱竖向移动;
[0006] 所述冷却机构位于集风箱的内壁,冷却机构相对于集风箱进行自转。
[0007] 优选的,所述集风箱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两组上模座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组限位块,两组下模座上均开设有四组限位槽,两组连接管的相邻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开口,便于扇叶将冷风吹到两组连接管的内部,然后通过连接管上弧形开口吹到凝固的硅胶上。
[0008]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板、转动杆、皮带和凸轮,集风箱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后侧与转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且转动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板并固定套设有皮带轮,凸轮固定套设于转动杆的外壁;
[0009] 所述震动组件包括滑杆套、伸缩弹簧、升降板和滑轮架,滑杆套和伸缩弹簧的数量均有两组,两组滑杆套和两组伸缩弹簧均套设于两组连接管的外壁,两组滑杆套的相邻侧壁与升降板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升降板的底部与滑轮架顶部固定连接,滑轮架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轮,帮助鼻托在自身和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堆积的更加密实,提高了鼻托的质量,帮助鼻托能够更加充分的填充边角的缝隙,提高了鼻托的成型率。
[0010]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外壁与滑轮的外壁相接触,便于凸轮带动滑轮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对鼻托进行震动。
[0011] 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滑杆套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大大提高鼻托上下震动的效果。
[0012] 优选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转杆、链轮、链条和扇叶,转杆和链轮的数量均有三组,集风箱的后侧内壁与两组转杆的一端转动安装,集风箱的后侧内壁与电机的后侧固定安装,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另一组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三组链轮分别固定套设于三组转杆的外壁,链条套设于三组链轮的外壁,三组链轮均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一组转杆的外壁也固定套设有皮带轮,皮带套设于两组皮带轮的外壁,两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帮助鼻托收缩的更加紧实使得生产出来的鼻托质量更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脱模时被模具烫伤,提高了工作人员脱模时的安全性。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该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通过支撑板、转动杆、皮带轮、皮带、凸轮、滑杆套、伸缩弹簧、升降板和滑轮架的配合使用,能够快速的对液态硅胶进行震动,能够帮助液态硅胶内部的气泡进行更加快速的活动,并填充于模型的各个角落进而将空气排挤出去,帮助鼻托在自身和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堆积的更加密实,提高了鼻托的质量,帮助鼻托能够更加充分的填充边角的缝隙,提高了鼻托的成型率。
[0015] (2)、该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通过转杆、链轮、链条和扇叶的配合使用,能够一机多用,帮助装置减少制作成本,减少用电量,能够快速的对成型的鼻托进行冷却,帮助鼻托模具中的塑胶进一步的收缩并塑型,提高鼻托的成型效果,帮助鼻托收缩的更加紧实使得生产出来的鼻托质量更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脱模时被模具烫伤,提高了工作人员脱模时的安全性。

实施方案

[0022]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5]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实施例一:
[0027]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鼻托生产用振动成型装置,包括集风箱1、震动机构6和冷却机构7,集风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管2且与其内部相通,两组连接管2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5和两组下模座3,电动推杆5的自由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两组上模座4,震动机构6位于集风箱1的顶部,震动机构6包括驱动组件61和震动组件62,驱动组件61可驱动震动组件62相对于集风箱1竖向移动,冷却机构7位于集风箱1的内壁,冷却机构7相对于集风箱1进行自转。
[0028] 进一步的,集风箱1的顶部开设有矩形开口,两组上模座4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四组限位块,两组下模座3上均开设有四组限位槽,两组连接管2的相邻侧壁均开设有弧形开口。
[0029] 实施例二:
[0030] 请参阅图1‑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驱动组件61包括支撑板611、转动杆612、皮带614和凸轮615,集风箱1的顶部与支撑板61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611的后侧与转动杆
612的一端转动安装且转动杆612的一端贯穿支撑板611并固定套设有皮带轮613,凸轮615固定套设于转动杆612的外壁,震动组件62包括滑杆套621、伸缩弹簧622、升降板623和滑轮架624,滑杆套621和伸缩弹簧622的数量均有两组,两组滑杆套621和两组伸缩弹簧622均套设于两组连接管2的外壁,两组滑杆套621的相邻侧壁与升降板623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升降板623的底部与滑轮架624顶部固定连接,滑轮架624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滑轮,皮带轮613通过皮带614带动另一组皮带轮613进行转动,另一组皮带轮613带动转动杆612进行转动,转动杆612带动凸轮615进行转动,凸轮615通过滑轮带动升降板623进行上下运动,升降板
623带动下模座3进行上下运动,下模座3带动内部的液态硅胶进行震动。
[0031] 进一步的,凸轮615的外壁与滑轮的外壁相接触。
[0032] 更进一步的,伸缩弹簧622的一端与滑杆套621的一端固定连接,伸缩弹簧622的另一端与连接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
[0033] 再进一步的,冷却机构7包括转杆701、链轮702、链条703、扇叶704和电机705,转杆701和链轮702的数量均有三组,集风箱1的后侧内壁与两组转杆701的一端转动安装,集风箱1的后侧内壁与电机705的后侧固定安装,电机70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另一组转杆701的一端固定连接,三组链轮702分别固定套设于三组转杆701的外壁,链条703套设于三组链轮702的外壁,三组链轮702均通过链条703传动连接,一组转杆701的外壁也固定套设有皮带轮613,皮带614套设于两组皮带轮613的外壁,两组皮带轮613通过皮带614传动连接,电机705通过联轴器带动转杆701进行转动,转杆701带动皮带轮613和链轮702进行转动,震动完毕后同理控制上模座4与下模座3分开,于此同时转杆701带动链轮702进行转动,链轮702通过链条703带动另外两组链轮702进行转动,另外两组链轮702带动另外两组转杆701进行转动,另外两组转杆701带动扇叶704进行转动,扇叶704将冷风吹到两组连接管2上的内壁,然后通过连接管2上开口吹到凝固的硅胶上,能够一机多用,帮助装置减少制作成本,减少用电量,能够快速的对成型的鼻托进行冷却,帮助鼻托模具中的塑胶进一步的收缩并塑型,提高鼻托的成型效果,帮助鼻托收缩的更加紧实使得生产出来的鼻托质量更高,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脱模时被模具烫伤,提高了工作人员脱模时的安全性。
[0034] 工作原理:当下模座3的内部注入液态硅胶后,打开电动推杆5,电动推杆5带动上模座4向下运动,直到上模座4的底部与下模座3的顶部相贴合,然后控制电机705启动,电机705通过联轴器带动转杆701进行转动,转杆701带动皮带轮613和链轮702进行转动,皮带轮
613通过皮带614带动另一组皮带轮613进行转动,另一组皮带轮613带动转动杆612进行转动,转动杆612带动凸轮615进行转动,凸轮615通过滑轮带动升降板623进行上下运动,升降板623带动下模座3进行上下运动,下模座3带动内部的液态硅胶进行震动,震动完毕后同理控制上模座4与下模座3分开,于此同时转杆701带动链轮702进行转动,链轮702通过链条
703带动另外两组链轮702进行转动,另外两组链轮702带动另外两组转杆701进行转动,另外两组转杆701带动扇叶704进行转动,扇叶704将冷风吹到两组连接管2上的内壁,然后通过连接管2上开口吹到凝固的硅胶上,能够快速的对液态硅胶进行震动,能够帮助液态硅胶内部的气泡进行更加快速的活动,并填充于模型的各个角落进而将空气排挤出去,帮助鼻托在自身和外力的作用下逐渐堆积的更加密实,提高了鼻托的质量,帮助鼻托能够更加充分的填充边角的缝隙,提高了鼻托的成型率。
[0035]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0021] 附图标记:集风箱1、连接管2、下模座3、上模座4、电动推杆5、震动机构6、驱动组件61、支撑板611、转动杆612、皮带轮613、皮带614、凸轮615、震动组件62、滑杆套621、伸缩弹簧622、升降板623、滑轮架624、冷却机构7、转杆701、链轮702、链条703、扇叶704、电机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