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新昌县大船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6-06-13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6-09-2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9-06-07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6-06-13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610411557.3 申请日 2016-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5900936B 公开/公告日 2019-06-07
授权日 2019-06-07 预估到期日 2036-06-13
申请年 2016年 公开/公告年 2019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K67/033A23K10/26A23K10/37A23K50/90A01G22/60A01G22/63A01G18/00A23K50/00A23K10/20A23K10/30 主分类号 A01K67/033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7
权利要求数量 8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6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SE396004B、CN103782957A、CN101743935A、CN104396682A、CN103039229A、CN102334469A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3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转让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申请权转移、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新昌县大船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新昌县大船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剑清 第一发明人 方剑清
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石柱湾村35号 邮编 312599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绍兴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李宏伟
摘要
本发明属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其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壤资源、空间资源以及土地面积资源,并使得林下资源提高林业养护者的经济效益。
  • 摘要附图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9-06-07 授权
2 2019-05-2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登记生效日: 2019.05.08 申请人由莆田秀屿区群韬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变更为新昌县大船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由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绿洲小区21幢变更为312599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街道石柱湾村35号
3 2016-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K 67/033 专利申请号: 201610411557.3 申请日: 2016.06.13
4 2016-08-31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2-0.4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
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20-10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3:(1-2);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20-5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
100g;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并在所述观赏植被中的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所述观赏植被为:花卉以及观叶植物中一类或两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卉为杜鹃、茶花、玉簪、君子兰、瑞香、八仙花、夹竹桃、朱顶红、昙花、令箭荷花、蟹爪兰、马蹄莲以及水仙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叶植物为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类选为:柴木耳、自背毛木耳、凤尾菇、鲍鱼菇、桃江平菇、鸡腿菇、磨菇以及灵芝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林下养殖蝴蝶与蜻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的林下为成长期有3-5年的林业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垄的形状为花型,在花型垄上种植高低交错的观赏植被。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林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林下资源作为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有力保障。合理开发林下资源,既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而且可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0003] 现在我国林下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林下种植,如中国专利CN105519343A“一种猕猴桃林下种植草珊瑚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1)选地、(2)整地、(3)定植、(4)查苗补苗、(5)中耕除草、(6)灌溉与排水、(7)追肥、(8)病虫害防治、(9)适时采收,其目的是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中国专利CN103651249A“一种林下养鸡方法”,选择成片树林,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树林周边设置围栏,防止鸡只被害和丢失;在树林中建设鸡舍与管理设施;鸡白天放入树林中觅食饲养,晚上赶鸡入鸡舍;在树林中定点投放饲料供鸡自由采食;冬天及早春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
[0004] 但上述方法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而林下资源包括的不止是土地面积资源还有落叶层、落叶层对雨水的存储资源、肥沃的落叶层下的土壤资源、地面与林业上层中间的空间资源等。如何充分的发挥林下资源,使得依赖林业生活的人群效益更高,现在尚未有有效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0005] 为使得林下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利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其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壤资源、空间资源以及土地面积资源,并使得林下资源提高林业养护者的经济效益。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2-0.4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20-10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3:(1-2);
[0008]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20-5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
[0009]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
[0010] 其中,观赏植被为:花卉以及观叶植物中一类或两类。
[0011] 其中,所述花卉为杜鹃、茶花、玉簪、君子兰、瑞香、八仙花、夹竹桃、朱顶红、昙花、令箭荷花、蟹爪兰、马蹄莲以及水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 其中,所述观叶植物为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 其中,还包括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
[0014] 其中,所述菌类选为:柴木耳、自背毛木耳、凤尾菇、鲍鱼菇、桃江平菇、鸡腿菇、磨菇以及灵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 其中,还包括在林下养殖蝴蝶与蜻蜓。
[0016] 其中,所选的林下为成长期有3-5年的林业下。
[0017] 其中,所述垄的形状为花型,在花型垄上种植高低交错的观赏植被。
[0018] 有益效果
[0019] 本发明将蜈蚣蚯蚓的养殖置于林下土壤层和落叶层中,在地面另行种植观赏性花卉;而在林下的空间地带养殖蝴蝶、蜻蜓等,即充分利用了林下的各个层面的资源,也形成一个小型的生物循环系统;同时,蝴蝶、蜻蜓的粪便及落叶为蜈蚣蚯蚓的养殖提供便利条件,蚯蚓的养殖即为蜈蚣提供一定的食物来源也有效保障了观赏植被根系周边的透气性,而观赏植被一方面为蝴蝶、蜻蜓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与蝴蝶、蜻蜓一起增加了林下的美观性,提供了一定的人工观赏资源。
[002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是将生态养殖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即为林业养殖者提供林下资源的利润也为林业养殖者提供一定的旅游利润,另外整个养殖过程所需要的投资总量较少,降低了林业养殖者的经济负担。

实施方案

[002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2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10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3:1;
[0026]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5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
[0027]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
[0028] 在本实施例中垄的形状为莲花形,在莲花形的垄上交错种植杜鹃、茶花、玉簪、君子兰、瑞香以及八仙花;杜鹃、茶花、玉簪、君子兰、瑞香以及八仙花中每种花卉种植在一起,花卉与花卉之间等面积交错种植。
[0029] 为了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还包括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所述菌类选为:柴木耳、自背毛木耳、凤尾菇、鲍鱼菇、桃江平菇、鸡腿菇、磨菇或灵芝,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柴木耳或者鲍鱼菇。
[0030] 为了使得林下花卉能够得到充分传粉与授粉,还包括在林下养殖蝴蝶、蜻蜓,增加观赏性。
[0031] 为了使得在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时不会影响林业的成长,所选的林下为成长期有3-5年的林业下。
[0032] 实施例2
[0033]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选择成长期有4年的林业下,在林业下进行动植物养护,包括如下步骤:
[0034]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4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2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3:2;其中蚯蚓的作用一是松动林下土壤,二是为蜈蚣提供一定量的饲料,三是高产的蚯蚓可用于深加工;
[0035]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2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所养殖的蜈蚣用于产品的深加工;
[0036]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垄的形状为马蹄莲的花型,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观赏植被选为八仙花、夹竹桃、朱顶红、昙花、令箭荷花、蟹爪兰、马蹄莲以及水仙,八仙花、夹竹桃、朱顶红、昙花、令箭荷花、蟹爪兰、马蹄莲以及水仙每种花卉种植在一起,并且花卉与花卉之间交错布置;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同时也可方便人工管理林下物种;
[0037] D、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所述菌类选为:柴木耳、自背毛木耳、凤尾菇、鲍鱼菇、桃江平菇、鸡腿菇、磨菇或灵芝,本实施例中选为自背毛木耳;
[0038] E、在林下养殖蝴蝶与蜻蜓,增加观赏性,蝴蝶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1-4只;蜻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2-5只。
[0039] 实施例3
[0040]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选择成长期有3年的林业下,在林业下进行动植物养护,包括如下步骤:
[0041]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3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7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2:1;
[0042]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6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
[0043]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观赏植被选为令箭荷花、蟹爪兰、扶芳藤、常春藤以及油麻藤;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
[0044] D、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所述菌类选为:凤尾菇、桃江平菇、鸡腿菇、磨菇或灵芝;上述菌类以随机分布的方式养殖于林下树根周边;
[0045] E、在林下养殖蝴蝶、蜻蜓,增加观赏性,蝴蝶的养殖密度为1-3只每平方米,蜻蜓的养殖密度为2-4只每平方米。
[0046] 实施例4
[0047]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选择成长期有5年的林业下,在林业下进行动植物养护,包括如下步骤:
[0048] A、蚯蚓的养殖,在初春时节,将林下土地依次铺上蚯蚓养殖的基料与饵料后进行浅翻,浅翻深度为0.4米;浅翻完成后喷洒水,所喷洒的水的量能保证土下0.2米处土壤湿润;其中,蚯蚓的养殖密度为每平米100条,基料与饵料的体积比为3:2;
[0049] B、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2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
[0050] C、在养殖蚯蚓的区域上,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观赏植被为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种植于垄上,通过修剪后能形成熊猫形状;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
[0051] D、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所述菌类选为:鸡腿菇、磨菇与灵芝,三种菌类各自成片种植;
[0052] E、还包括在林下养殖蝴蝶、蜻蜓以及蜜蜂,增加观赏性,蝴蝶的养殖密度为1-3只每平方米,蜻蜓的养殖密度为2-4只每平方米,蜜蜂的养殖密度为1-3只每平方米。
[0053] 对比例5
[0054] 一种林下动植物混养方法,选择成长期有5年的林业下,在林业下进行动植物养护,包括如下步骤:
[0055] A、蜈蚣的养殖,在蚯蚓苗投放完成后1个月内在林下土地中投放蜈蚣苗,投放蜈蚣苗的密度为20条/每平米;并在蜈蚣养殖区域投放食物残渣,食物残渣的投放密度为每平米100g;
[0056] B、用林下土壤铺设若干个垄,在垄上种植观赏植被,观赏植被为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扶芳藤、常春藤、油麻藤、络石、旱伞草、棕榈、棕竹、橡皮树、吉祥草、南天竺以及万年青种植于垄上,通过修剪后能形成熊猫形状;并在花卉种植区域上方搭建人工桥,用于供人们穿过林业区并观赏林下花卉;
[0057] C、在蜈蚣成长一个月后,在林下树根周边种植菌类,所述菌类选为:鸡腿菇、磨菇与灵芝,三种菌类各自成片种植;
[0058] D、还包括在林下养殖蝴蝶、蜻蜓以及蜜蜂,增加观赏性,蝴蝶的养殖密度为1-3只每平方米,蜻蜓的养殖密度为2-4只每平方米,蜜蜂的养殖密度为1-3只每平方米。
[0059] 实施效果
[0060] 实施例1-4蜈蚣产量高,花卉及林业长势佳,林业资源总收益是未开发林下资源时的2-3倍;实施例5中,蜈蚣产量较实施例1-4低,花卉长势稀疏需要定期补栽,林业资源总收益是未开发林下资源时的1-1.5倍。
[006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