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2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 参照图1‑7,一种具有快速散热功能的保温杯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杯体1、杯盖2,杯盖2与杯体1之间进行螺纹连接,杯体1的下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下内胆3,杯体1的上侧内壁滑动连接有上内胆4,上内胆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节流板5,节流板5的侧壁固定开设有节流机构,上内胆4的下侧壁固定安装有导热板6,导热板6的侧壁开设有导热孔22,上内胆4的左侧下壁开设有第一气压通管7,上内胆4的右侧下壁开设有第二气压通管8,第一气压通管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气压机构,气压机构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牵引绳9,上内胆4的下侧壁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水液挡板11,水液挡板11的左侧壁与牵引绳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水液挡板11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右侧壁与滑动槽10的右侧内壁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上内胆4与导热板6之间固定开设有冷凝液存箱16,冷凝液存箱16的上壁两端对称安装有通气阀13,第一气压通管7和第二气压通管的侧壁开设有内胆出气口14,杯体1的侧壁开设有杯体出气口15。
[0029] 节流机构包括开设于节流板5侧壁的多个通水口17,多个通水口1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凸块18,多个通水口17的上侧壁固定安装有过滤网19。
[0030] 气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气压通管7上侧内壁的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块20,滑动块20的外侧壁与第二弹簧21的内侧壁之间进行滑动连接,滑动块20的下侧壁与牵引绳9固定连接。
[0031] 杯体1与下内胆3采用不锈钢材质,牵引绳9与水液挡板11的侧壁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不会与冷却水液发生接触。
[0032] 内胆出气口14的外侧壁与杯体出气口1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通气阀13和杯体出气口15皆采用单向阀口设置,杯体出气口15的单向指向由内胆出气口14端指向外界环境,通气阀13的单向指向由冷凝液存箱16指向第一气压通管7内,通气阀13与杯体出气口15皆不可通水,杯体出气口15采用挤压的单向阀口设置。
[0033] 导热板6为环形斜板设置,导热孔22采用凹形圆孔设置。
[0034] 通水口17的孔径大小由上到下依次减小,凸块18采用连续性的弧形设置。
[0035] 第二弹簧21的劲度系数大于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导热孔22初始状态为常态,滑动块20的初始位置位于内胆出气口14的上端,滑动块20位于内胆出气口14下端时,导热板6与水液挡板11之间囤积的液体能够实现完全的冷却。
[0036]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0037] 水液降温开始前,将上内胆4放入杯体1中,此时缓慢倒入高温水液,由于上内胆4上通水口17直径逐渐递减的水口设置,在实现了对水液的分流作用的同时达到了对水液的阻力增大作用,又由于凸块18的连续性弧形设置,进一步增大了水液通过通水口17时的阻力,此时利用水液在通过通水口17时的阻力作用达到了对水液内部能量的转换,高温水液内的一部分热能和重力势能会转换为维持水液通流的动能,此时完成初步降温,当高温水液从节流板5上流出时,多段细小流柱向导热板6与水液挡板11之间围成的积水槽中进行堆积,在多个细小水柱与空气接触的同时又实现了第二次的降温,整体上达到节流散热的作用,此时随着高温水液的堆积,高温水液内部热量开始通过导热板6传导到冷凝液存箱16内部的冷凝液中,由于导热孔22的圆形凹口设置,在对高温水液进行导热工序的同时增加了水液的散热面积,从而达到加速散热的目的,此为第三次降温,在以上过程中,通过结构设置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实现了节流散热和导热散热的双向散热功能。
[0038] 当高温水液继续倒入上内胆4中,水液开始溢出节流板5的上侧壁且不存在液位下降的现象时,停止倒液,此时导热板6与水液挡板11之间堆积的水液由于热量的传导而实现了降温的目的,冷凝液存箱16内部冷凝液吸热挥发,因为通气阀13为单向通气阀且不通水,冷凝液存箱16内部冷凝液不会存在通过通气阀13进行排出的现象,在热量传导冷凝液产生的气体气压作用下,滑动块20开始在第一气压通管7内进行运动,牵引绳9开始松弛,由于第一弹簧12初始状态为拉伸状态,第一弹簧12开始拉动水液挡板11进行向右运动,通过条件的设置,可以达到在冷凝液存箱16内部冷凝液挥发气体挤压滑动块20滑动至内胆出气口14下端时,水液挡板11部分打开,降温完成后的水液缓慢进行释放,由于杯体出气口15为挤压气阀,第一气压通管7内部的气体气压不够时无法进行排出,在水液挡板11缓慢排液的过程中,较小流径的水液降落于下内胆3内,降落的过程中实现了第四次的降温,当水位下降的过程中,中温水液继续会将热量通过导热板6传导给冷凝液存箱16内部的冷凝液,随着气压的升高,滑动块20继续向下运动,水液挡板11的开口增大,同时的,第一气压通管7内部气压达到阀值开始通过杯体出气口15进行排出,当气体排放出一定量时,第一气压通管7内部气压又降到杯体出气口15的挤压阀值以下,从而导致第一气压通管7内部存留有气压,且此时的水液温度已无法进行传导,从而滑动块20无法进行复位,水液挡板11进行常开,水液通过水液挡板11的开合口进行排出,实现了在对冷凝液存箱16内部挥发气体进行排放的同时,利用气体产生量的多少来达到对水液降温是否完成的检测和自动排液功能。
[0039] 除此之外,冷却工作结束后,拿出上内胆4,饮用下内胆3内部的冷却水液,由于内胆出气口14为正常网口,第一气压通管7内部的气体在上内胆4拿出的同时进行了气体的排放,滑动块20重新回复至内胆出气口14的上端,冬天时,可直接取出上内胆4进行保温使用,由于杯体出气口15的不通水设置,不会存在漏水的情况,且由于杯体1和下内胆3为不锈钢材质,能够实现较好的保温作用。
[0040]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冷凝液存箱16、节流机构、气压机构、牵引绳9、弹簧、水液挡板11和导热板6之间的配合作用,通过结构设置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实现了节流散热和导热散热的双向散热功能,此外还实现了在对冷凝液存箱16内部挥发气体进行排放的同时,利用气体产生量的多少来达到对水液降温是否完成的检测和自动排液功能。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