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专利详情

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13-01-17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13-06-19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14-01-29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3-01-17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1310017254.X 申请日 2013-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3116299B 公开/公告日 2014-01-29
授权日 2014-01-29 预估到期日 2033-01-17
申请年 2013年 公开/公告年 2014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G05B19/042 主分类号 G05B19/04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5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CN102677237A、CN2918469Y、CN202178496U、CN202380187U、EP2090538A2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5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高明煜、曾毓、徐英杰、黄继业、何志伟、吴占雄、李芸 第一发明人 高明煜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7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杜军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发射管的恒流驱动电路,目前红外发射管的驱动电路电流稳定性较差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本发明包括D/A转换电路、电压跟随电路、V/I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包括单片机和D/A转换器;电压跟随电路包括一个运算放大器和两个电阻;V/I转换电路包括两个运算放大器和七个电阻。本发明电路使用单片机控制D/A转换器输出一个电压信号,该信号通过电压跟随器传递给后级电路,电压跟随器实现电路的阻抗匹配,V/I转换电路用于产生一个正比于输入电压的电流,驱动红外发射管,整个电路实现了可控电流的输出,且电路结构简单。
  • 摘要附图
    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14-01-29 授权
2 2013-06-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G05B 19/042 专利申请号: 201310017254.X 申请日: 2013.01.17
3 2013-05-22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A转换电路、电压跟随电路、V/I转换电路,
所述的D/A转换电路包括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和D/A转换器MAX541芯片U5;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一个IO口I/O1与D/A转换器U5的CS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二个IO口I/O2与D/A转换器U5的SCLK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三个IO口I/O3与D/A转换器U5的DIN端连接;
所述的电压跟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D/A转换器U5的VOUT端连接;
所述的V/I转换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作为驱动电流的输出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具体属于纺织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清纱器是纺织工业上用于清除有害纱疵,控制纱线质量的电子设备。电子清纱器的应用既可以监督前道工序的工作状况,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后道工序的成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电子清纱器可以分为光电式和电容式两类。与电容式电子清纱器相比,光电式电子清纱器有着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小的优点。传统的光电式电子清纱器中,红外发射管往往采用固定电压驱动。一方面,由于红外发射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固定电压无法保证红外发射管长期稳定工作。另一方面,电子清纱器的使用环境中光照强度的变化和生产过程中的飞花都会影响接收管的信号,因此就需要通过调节红外发射强度来补偿环境引入的误差。本发明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
[0004] 本发明的电路包括D/A转换电路、电压跟随电路和V/I转换电路。
[0005] 所述的D/A转换电路包括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和D/A转换器MAX541芯片U5;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一个IO口I/O1与D/A转换器U5的CS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二个IO口I/O2与D/A转换器U5的SCLK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三个IO口I/O3与D/A转换器U5的DIN端连接。
[0006] 所述的电压跟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D/A转换器U5的VOUT端连接。
[0007] 所述的V/I转换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作为驱动电流的输出端。
[0008] 本发明用单片机控制D/A转换芯片产生一个线性可调的电压信号,再将这个信号通过由一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压跟随电路,电压跟随电路的作用是接在D/A转换电路与V/I转换电路之间作为阻抗变换器,V/I转换电路作为整个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的输出级,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红外发射管的工作电流,该电流的大小正比于D/A的输出电压。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电路能够实现恒流输出和发射强度控制,在驱动红外发射管使其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能保护红外发射管不因电流过大而被击穿,本电路还具有电路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

实施方案

[001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纱线粗细检测的红外发射管恒流驱动电路,包括D/A转换电路、电压跟随电路和V/I转换电路。
[0012] D/A转换电路包括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和D/A转换器MAX541芯片U5;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一个IO口I/O1与D/A转换器U5的CS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二个IO口I/O2与D/A转换器U5的SCLK端连接,单片机STM8S105C6T6芯片U4的第三个IO口I/O3与D/A转换器U5的DIN端连接。
[0013] 电压跟随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D/A转换器U5的VOUT端连接。
[0014] V/I转换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作为驱动电流的输出端。
[0015] 本发明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6] 单片机U4STM8S105C6T6芯片换为模拟电压信号;运算放大器U1和电阻R2、R3组成电压跟随器,电压跟随器的输入输出电压相等,即VO2=VO1,电压跟随器的作用是实现阻抗匹配;运算放大器U2、U3和电阻R4、R5、R6、R7、R8、R9、R10组成V/I转换电路。V/I转换电路的分析如下:根据运算放大器的“虚短”和“虚断”特性,对U2与R3、R4组成的电路进行分析可得关系式:
[0017]
[0018] 用相同的方法对U3与R5、R6组成的电路进行分析可得关系式:
[0019]
[0020] 现设:
[0021]
[0022] 根据运算放大器的“虚断”特性,可得第八电阻R8无电流流过,因此流过第九电阻R9的电流与流过红外发射管的电流相同。即得
[0023]
[0024] 因此V/I转换电路能够实现对输出电流的线性控制。再根据VO2=VO1,可得[0025]
[0026] 综上所述,输出驱动电流大小只与D/A转换器输出电压VO1和限流电阻R9有关,当R9阻值确定后,红外发射管的驱动电流就仅由D/A转换器U5的输出电压VO1所决定,因此D/A输出电压固定后,红外发射管可长期工作在恒定的驱动电流下,从而保证了纱线粗细光电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专利联系人(活跃度排行)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