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001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安装板2,其中一个安装板2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2,两个安装板2相对侧壁上分别通过若干个L形固定板3对称固定有导轨4,所述导轨4呈B字形状,所述导轨4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5,所述导轨4由竖直导轨4‑1、蛇形导轨4‑2、上部斜形导轨4‑3以及下部斜形导轨4‑4组成,所述蛇形导轨4‑2底端与竖直导轨4‑1底端之间通过下部斜形导轨4‑4固定连接,所述蛇形导轨4‑2顶端与竖直导轨4‑1顶端之间通过上部斜形导轨4‑3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设有L形导向板6,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支腿7,所述支腿7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竖直导轨4‑1之间设有第一L形导向板8,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第一支腿9,所述第一支腿9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正下端设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上固定由U形板11,两个安装板2设置在U形板11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U形板11的两个侧板顶面分别固定有U形安装板12,所述U形安装板12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轴13,所述轴13上套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与轴13旋转连接,所述套筒14外壁上固定有斜板15,所述斜板15上部倾斜面上固定有限位块16,所述U形安装板12一侧固定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上横向贯穿设有弧形杆18,所述弧形杆18与竖板17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杆18的轴心线与轴13的轴心线一致,所述弧形杆18一端与斜板15上部倾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18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圈19,所述斜板15上部斜面与竖板17侧壁支架固定设有弹簧
20,所述弹簧20套设在弧形杆18上,所述U形板11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筒22,所述导向筒22内滑动套有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3顶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圈24,两个导轨4的两个导向滑槽5内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滚动轴25,所述滚动轴25与导向滑槽5滚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一端固定有飞轮26,所述滚动轴25另一端固定有桶体27,所述滚动轴25外圈面上固定套有橡胶套,所述桶体27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滚珠28,所述滚珠28与桶体27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飞轮26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第一滚珠29,所述第一滚珠29与飞轮26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桶体27内滑动设有锥形柱30,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与桶体27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设置在桶体27内,所述桶体27内顶端和内底端分别开设有T形滑槽32,两个T形滑槽32内分别滑动设有T形滑块33,两个T形滑块33相对一端分别伸出两个T形滑槽32并分别与锥形柱30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中央处固定有拉杆34,所述第一弹簧31套设在拉杆34上,所述拉杆34另一端依次穿透桶体
27内壁、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并固定有定位圈35,所述拉杆34与桶体27内壁、滚动轴25和飞轮26接触处均滑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上均开设有供拉杆34穿过的穿孔,所述导轨4上蛇形导轨4‑2的每个斜面底部均设有一个第三U形安装板36,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两个侧板顶端分别与两个蛇形导轨4‑2的相对应两个斜面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顶端处固定有第一U形安装板37,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一侧侧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42,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主动辊38,所述主动辊38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主动辊
38转轴一端与电机42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底端处设有第二U形安装板39,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从动辊40,所述从动辊40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辊40与主动辊38之间通过皮带41传动连接,所述皮带41外圈面上固定设有磨砂层,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弧形导向杆43,所述弧形导向杆43底端穿透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并固定有挡块44,所述弧形导向杆43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顶面之间的每个弧形导向杆43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45,所述导轨4与其最靠近的一个安装板2之间设有V形导轨46,所述V形导轨46的两个分叉导轨分别与竖直导轨4‑1和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设置,所述V形导轨
46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一导向滑槽47,所述V形导轨46通过若干个连接板48与安装板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V形导轨46与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的分叉导轨侧端固定有导向导轨49,所述导向导轨49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二导向滑槽50,所述L形导向板6下端设有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转轴51两端分别穿透两个安装板2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第一转轴51一端与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上对称固定套有两个套筒
53,两个套筒53均设置在两个导轨4之间,且两个套筒53分别靠近两个导轨4设置,所述套筒
53外圈面上均匀的固定有四个推板54。
[0020] 所述电机42、第一电机52和电动伸缩杆10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21] 所述锥形柱30的锥形面上固定包覆有防滑橡胶。
[0022]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同一批次(长短、粗细相同)的依次并排钢管放置到第一L形导向板8上,随后分别启动电机42、第一电机52和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被启动时其伸缩端做间歇式升降运动,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伸长时,会通过U形板11同步带动两个U形安装板12上升,两个U形安装板12上升时通过两个斜板15推动竖直导轨4‑1内最下端处一个拉杆34,通过拉杆34将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向上推动,这样当最下端处的飞轮26上升时同步带动所有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当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时,原先处在竖直导轨4‑1最上端处的一个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被推入上部斜形导轨4‑3内,并且此过程中,随着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处于竖直导轨4‑1中央处的一个拉杆34从V形导轨46顶端滑出,此时,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下,锥形柱30带动拉杆34向第一L形导向板8方向快速移动,这样相对应两个锥形柱30的尖端分别插入第一L形导向板8上放置的同一个钢管两端,进而实现自动夹住钢管的目的,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伸长到最大程度时,原先处在下部斜形导轨4‑4内的滚动轴25同步带动其两端的飞轮26以及桶体27向竖直导轨4‑1方向滚动,最终滚动到竖直导轨4‑1内,对竖直导轨4‑1底部空缺进行补位,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缩回时,由于原先下部斜形导轨4‑4内的滚动轴25同步带动其两端的飞轮26以及桶体27对竖直导轨4‑1底部空缺进行补位,所以被顶上去的竖直导轨4‑1内的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不会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缩回向下移动,而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缩回,斜板15底部斜面贴合下端处补位进来的拉杆34向下滑动,当斜板15底面与拉杆34接触时,斜板15被拉杆34推动,这样斜板15通过套筒14在轴13上向竖板17方向转动,直到斜板15底面滑过拉杆34为止,当斜板15底面滑过拉杆34后在弹簧20的作用下,斜板15又重新复位,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缩回最大程度时,斜板15会处在竖直导轨4‑1内所有滚动轴25的下端,这样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歇式升降运动,所有导轨4内的滚动轴25在导向滑槽5内做循环运动,每次电动伸缩杆10上升时必将一个放置在第一L形导向板8上的钢管夹起来,这样钢管被相对应两个锥形柱30夹起来后,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歇式升降运动,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向上移动,从两个竖直导轨4‑1之间移动到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再从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进入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当钢管进入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时,由于蛇形导轨4‑2连续折叠下坡式的设置,滚动轴25沿着蛇形导轨4‑2上的连续折叠下坡式导向滑槽5自动滚落,此过程中飞轮26能够有效的提高滚动轴25的滚动效果,确保滚动轴25能够沿着蛇形导轨4‑2自动滚落,这样滚动轴25沿着蛇形导轨4‑2自动滚落时,同步带动钢管移动,钢管在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滚落过程中,由于皮带41在电机42的作用下在主动辊38和从动辊40上高速传动,所以钢管滚落过程中其外圈面依次被若干个高速转动的皮带41外圈面上的磨砂层打磨,进而达到钢管外圈面除锈的目的,而且由于弧形导向杆43以及第二弹簧45的设置,钢管压过皮带41时,从动辊40能够挤压第二弹簧45向下移动,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钢管外圈面被皮带41外圈面上磨砂层打磨的力度,避免钢管被打磨的太狠。随着钢管的滚落,钢管从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滚落到两个下部斜形导轨4‑4之间,这时拉杆34进入导向导轨49的第二导向滑槽50内,拉杆34从导向导轨49进入V形导轨46内时,拉杆34侧端的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侧壁滑动,此过程中,定位圈35通过拉杆34拉动锥形柱30,把锥形柱30拉入桶体
27内,这样锥形柱30尖头一端从钢管侧端端口内脱离,从而实现钢管的自动脱落过程,钢管脱落后落到L形导向板6上,通过L形导向板6的倾斜面落到,当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滑动时,由于第一电机52、第一转轴51、第一套筒53以及推板54的设置,第一电机52通过第一转轴51、带动两个第一套筒53缓慢转动,这样推板54随着第一套筒53同步转动,推板54转动时会推动桶体27,给予桶体27继续向下部斜形导轨4‑4底部移动的推力,进而有效的避免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滑动时出现卡顿的情况出现。
[00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