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红光 >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专利详情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0    0

实质审查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7-12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10-08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7-12
基本信息
有效性 实质审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784320.0 申请日 2021-07-12
公开/公告号 CN113400160A 公开/公告日 2021-09-17
授权日 预估到期日 2041-07-12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24B21/00B24B21/18B24B27/033B24B41/02B24B47/04B24B41/06B24B41/00 主分类号 B24B2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A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2
权利要求数量 3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99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红光 当前专利权人 红光
发明人 红光 第一发明人 红光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一路66号 邮编 430071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湖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湖北省武汉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面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安装板。本发明通过两个导轨以及电动伸缩杆的设置,两个导轨上相对一组两个锥形柱之间能够自动夹住第一L形导向板上面的钢管,并随着电动伸缩杆的运作,将钢管推入两个蛇形导轨之间,此时钢管沿着蛇形导轨的斜面持续自动滚落,同时飞轮的设置能够让钢管更好的沿着蛇形导轨的斜面持续滚落,钢管在两个蛇形导轨之间滚落过程中,其外表面被几个高速转动的皮带外圈面上的磨砂层打磨,而且通过两组V形导轨的设置,能够实现钢管的自动脱落,因此本装置具有自动夹紧钢管以及自动脱落钢管的功能,同时利用钢管的自动滚落可对钢管进行自动打磨除锈的工作。
  • 摘要附图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10-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4B 21/00 专利申请号: 202110784320.0 申请日: 2021.07.12
2 2021-09-17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面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安装板(2),其中一个安装板(2)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2),两个安装板(2)相对侧壁上分别通过若干个L形固定板(3)对称固定有导轨(4),所述导轨(4)呈B字形状,所述导轨(4)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5),所述导轨(4)由竖直导轨(4‑
1)、蛇形导轨(4‑2)、上部斜形导轨(4‑3)以及下部斜形导轨(4‑4)组成,所述蛇形导轨(4‑2)底端与竖直导轨(4‑1)底端之间通过下部斜形导轨(4‑4)固定连接,所述蛇形导轨(4‑2)顶端与竖直导轨(4‑1)顶端之间通过上部斜形导轨(4‑3)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设有L形导向板(6),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支腿(7),所述支腿(7)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竖直导轨(4‑1)之间设有第一L形导向板(8),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第一支腿(9),所述第一支腿(9)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正下端设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上固定由U形板(11),两个安装板(2)设置在U形板(11)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U形板(11)的两个侧板顶面分别固定有U形安装板(12),所述U形安装板(12)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轴(13),所述轴(13)上套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与轴(13)旋转连接,所述套筒(14)外壁上固定有斜板(15),所述斜板(15)上部倾斜面上固定有限位块(16),所述U形安装板(12)一侧固定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上横向贯穿设有弧形杆(18),所述弧形杆(18)与竖板(17)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杆(18)的轴心线与轴(13)的轴心线一致,所述弧形杆(18)一端与斜板(15)上部倾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18)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圈(19),所述斜板(15)上部斜面与竖板(17)侧壁支架固定设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套设在弧形杆(18)上,所述U形板(11)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筒(22),所述导向筒(22)内滑动套有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3)顶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圈(24),两个导轨(4)的两个导向滑槽(5)内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滚动轴(25),所述滚动轴(25)与导向滑槽(5)滚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一端固定有飞轮(26),所述滚动轴(25)另一端固定有桶体(27),所述滚动轴(25)外圈面上固定套有橡胶套,所述桶体(27)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滚珠(28),所述滚珠(28)与桶体(27)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飞轮(26)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第一滚珠(29),所述第一滚珠(29)与飞轮(26)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桶体(27)内滑动设有锥形柱(30),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与桶体(27)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设置在桶体(27)内,所述桶体(27)内顶端和内底端分别开设有T形滑槽(32),两个T形滑槽(32)内分别滑动设有T形滑块(33),两个T形滑块(33)相对一端分别伸出两个T形滑槽(32)并分别与锥形柱(30)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中央处固定有拉杆(34),所述第一弹簧(31)套设在拉杆(34)上,所述拉杆(34)另一端依次穿透桶体(27)内壁、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并固定有定位圈(35),所述拉杆(34)与桶体(27)内壁、滚动轴(25)和飞轮(26)接触处均滑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上均开设有供拉杆(34)穿过的穿孔,所述导轨(4)上蛇形导轨(4‑2)的每个斜面底部均设有一个第三U形安装板(36),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两个侧板顶端分别与两个蛇形导轨(4‑2)的相对应两个斜面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顶端处固定有第一U形安装板(37),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一侧侧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42),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主动辊(38),所述主动辊(38)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主动辊(38)转轴一端与电机(42)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底端处设有第二U形安装板(39),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从动辊(40),所述从动辊(40)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辊(40)与主动辊(38)之间通过皮带(41)传动连接,所述皮带(41)外圈面上固定设有磨砂层,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弧形导向杆(43),所述弧形导向杆(43)底端穿透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并固定有挡块(44),所述弧形导向杆(43)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顶面之间的每个弧形导向杆(43)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45),所述导轨(4)与其最靠近的一个安装板(2)之间设有V形导轨(46),所述V形导轨(46)的两个分叉导轨分别与竖直导轨(4‑1)和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设置,所述V形导轨(46)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一导向滑槽(47),所述V形导轨(46)通过若干个连接板(48)与安装板(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V形导轨(46)与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的分叉导轨侧端固定有导向导轨(49),所述导向导轨(49)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二导向滑槽(50),所述L形导向板(6)下端设有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转轴(51)两端分别穿透两个安装板(2)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第一转轴(51)一端与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上对称固定套有两个第一套筒(53),两个第一套筒(53)均设置在两个导轨(4)之间,且两个第一套筒(53)分别靠近两个导轨(4)设置,所述第一套筒(53)外圈面上均匀的固定有四个推板(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2)、第一电机(52)和电动伸缩杆(10)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柱(30)的锥形面上固定包覆有防滑橡胶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钢管生产完毕后,因体积大需要占用较大货场和发货不及时等原因,需在室外露天仓库暂存,时间一长,容易生锈,造成客户不满意,同时由于钢管表面生锈或有残留氧化层对探伤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还造成钢管在喷漆时喷不上等问题,因此在发货装车前或在进行钢管探伤、喷漆处理前,需对钢管表面进行除锈处理。目前,钢管表面除锈大多采用人工用角磨机除锈,除锈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如何提高钢管除锈工作效率,改善工人除锈工作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安装板,其中一个安装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两个安装板相对侧壁上分别通过若干个L形固定板对称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呈B字形状,所述导轨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轨由竖直导轨、蛇形导轨、上部斜形导轨以及下部斜形导轨组成,所述蛇形导轨底端与竖直导轨底端之间通过下部斜形导轨固定连接,所述蛇形导轨顶端与竖直导轨顶端之间通过上部斜形导轨固定连接,两个导轨的两个上部斜形导轨之间设有L形导向板,所述L形导向板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L形导向板的横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支腿,所述支腿底端与底座顶面固定连接,两个导轨的两个竖直导轨之间设有第一L形导向板,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的横板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第一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底端与底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正下端设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底座顶面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由U形板,两个安装板设置在U形板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U形板的两个侧板顶面分别固定有U形安装板,所述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轴,所述轴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轴旋转连接,所述套筒外壁上固定有斜板,所述斜板上部倾斜面上固定有限位块,所述U形安装板一侧固定有竖板,所述竖板上横向贯穿设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与竖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杆的轴心线与轴的轴心线一致,所述弧形杆一端与斜板上部倾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圈,所述斜板上部斜面与竖板侧壁支架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弧形杆上,所述U形板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内滑动套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底端与底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顶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圈,两个导轨的两个导向滑槽内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与导向滑槽滚动连接,所述滚动轴一端固定有飞轮,所述滚动轴另一端固定有桶体,所述滚动轴外圈面上固定套有橡胶套,所述桶体与导轨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与桶体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飞轮与导轨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飞轮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桶体内滑动设有锥形柱,所述锥形柱侧壁与桶体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桶体内,所述桶体内顶端和内底端分别开设有T形滑槽,两个T形滑槽内分别滑动设有T形滑块,两个T形滑块相对一端分别伸出两个T形滑槽并分别与锥形柱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柱侧壁中央处固定有拉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拉杆上,所述拉杆另一端依次穿透桶体内壁、滚动轴以及飞轮并固定有定位圈,所述拉杆与桶体内壁、滚动轴和飞轮接触处均滑动连接,所述滚动轴以及飞轮上均开设有供拉杆穿过的穿孔,所述导轨上蛇形导轨的每个斜面底部均设有一个第三U形安装板,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顶端分别与两个蛇形导轨的相对应两个斜面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的横板倾斜顶面顶端处固定有第一U形安装板,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的一侧侧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一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主动辊转轴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的横板倾斜顶面底端处设有第二U形安装板,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二U形安装板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皮带外圈面上固定设有磨砂层,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底端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弧形导向杆,所述弧形导向杆底端穿透第三U形安装板的横板并固定有挡块,所述弧形导向杆与第三U形安装板的横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底端与第三U形安装板的横板顶面之间的每个弧形导向杆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所述导轨与其最靠近的一个安装板之间设有V形导轨,所述V形导轨的两个分叉导轨分别与竖直导轨和下部斜形导轨平行设置,所述V形导轨上开设有供拉杆滑过的第一导向滑槽,所述V形导轨通过若干个连接板与安装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V形导轨与下部斜形导轨平行的分叉导轨侧端固定有导向导轨,所述导向导轨上开设有供拉杆滑过的第二导向滑槽,所述L形导向板下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穿透两个安装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第一转轴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对称固定套有两个第一套筒,两个第一套筒均设置在两个导轨之间,且第一两个套筒分别靠近两个导轨设置,所述第一套筒外圈面上均匀的固定有四个推板。
[0006] 优选的,所述电机、第一电机和电动伸缩杆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锥形柱的锥形面上固定包覆有防滑橡胶。
[0008]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两个导轨以及电动伸缩杆的设置,两个导轨上相对一组两个锥形柱之间能够自动夹住第一L形导向板上面的钢管,并随着电动伸缩杆的运作,将钢管推入两个蛇形导轨之间,此时钢管沿着蛇形导轨的斜面持续自动滚落,同时飞轮的设置能够让钢管更好的沿着蛇形导轨的斜面持续滚落,钢管在两个蛇形导轨之间滚落过程中,其外表面被几个高速转动的皮带外圈面上的磨砂层打磨,进而轻松的达到钢管外圈面除锈的目的,而且通过两组V形导轨的设置,能够实现钢管的自动脱落,因此本装置具有自动夹紧钢管以及自动脱落钢管的功能,同时利用钢管的自动滚落可对钢管进行自动打磨除锈的工作,因此本装置具有高效的钢管打磨除锈功能,有效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

实施方案

[001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基于建筑施工的高效钢管除锈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两端处分别对称固定有安装板2,其中一个安装板2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2,两个安装板2相对侧壁上分别通过若干个L形固定板3对称固定有导轨4,所述导轨4呈B字形状,所述导轨4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滑槽5,所述导轨4由竖直导轨4‑1、蛇形导轨4‑2、上部斜形导轨4‑3以及下部斜形导轨4‑4组成,所述蛇形导轨4‑2底端与竖直导轨4‑1底端之间通过下部斜形导轨4‑4固定连接,所述蛇形导轨4‑2顶端与竖直导轨4‑1顶端之间通过上部斜形导轨4‑3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设有L形导向板6,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L形导向板6的横板底端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支腿7,所述支腿7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两个导轨4的两个竖直导轨4‑1之间设有第一L形导向板8,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呈倾斜状设置,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的横板底面四角处分别固定有第一支腿9,所述第一支腿9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形导向板8正下端设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固定安装在底座1顶面上,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上固定由U形板11,两个安装板2设置在U形板11的两个侧板之间,所述U形板11的两个侧板顶面分别固定有U形安装板12,所述U形安装板12的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轴13,所述轴13上套设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与轴13旋转连接,所述套筒14外壁上固定有斜板15,所述斜板15上部倾斜面上固定有限位块16,所述U形安装板12一侧固定有竖板17,所述竖板17上横向贯穿设有弧形杆18,所述弧形杆18与竖板17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杆18的轴心线与轴13的轴心线一致,所述弧形杆18一端与斜板15上部倾斜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18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圈19,所述斜板15上部斜面与竖板17侧壁支架固定设有弹簧
20,所述弹簧20套设在弧形杆18上,所述U形板11侧壁上固定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另一端固定有导向筒22,所述导向筒22内滑动套有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底端与底座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23顶端固定有第一限位圈24,两个导轨4的两个导向滑槽5内分别对称设有若干个滚动轴25,所述滚动轴25与导向滑槽5滚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一端固定有飞轮26,所述滚动轴25另一端固定有桶体27,所述滚动轴25外圈面上固定套有橡胶套,所述桶体27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滚珠28,所述滚珠28与桶体27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飞轮26与导轨4相对侧壁上均匀的镶嵌有若干个第一滚珠29,所述第一滚珠29与飞轮26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桶体27内滑动设有锥形柱30,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与桶体27内侧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31,所述第一弹簧31设置在桶体27内,所述桶体27内顶端和内底端分别开设有T形滑槽32,两个T形滑槽32内分别滑动设有T形滑块33,两个T形滑块33相对一端分别伸出两个T形滑槽32并分别与锥形柱30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柱30侧壁中央处固定有拉杆34,所述第一弹簧31套设在拉杆34上,所述拉杆34另一端依次穿透桶体
27内壁、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并固定有定位圈35,所述拉杆34与桶体27内壁、滚动轴25和飞轮26接触处均滑动连接,所述滚动轴25以及飞轮26上均开设有供拉杆34穿过的穿孔,所述导轨4上蛇形导轨4‑2的每个斜面底部均设有一个第三U形安装板36,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两个侧板顶端分别与两个蛇形导轨4‑2的相对应两个斜面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顶端处固定有第一U形安装板37,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一侧侧板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42,所述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主动辊38,所述主动辊38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一U形安装板37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主动辊
38转轴一端与电机42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倾斜顶面底端处设有第二U形安装板39,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之间设有从动辊40,所述从动辊40的转轴两端分别穿透第二U形安装板39的两个侧板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辊40与主动辊38之间通过皮带41传动连接,所述皮带41外圈面上固定设有磨砂层,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均匀的固定有若干个弧形导向杆43,所述弧形导向杆43底端穿透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并固定有挡块44,所述弧形导向杆43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接触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U形安装板39底端与第三U形安装板36的横板顶面之间的每个弧形导向杆43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45,所述导轨4与其最靠近的一个安装板2之间设有V形导轨46,所述V形导轨46的两个分叉导轨分别与竖直导轨4‑1和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设置,所述V形导轨
46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一导向滑槽47,所述V形导轨46通过若干个连接板48与安装板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V形导轨46与下部斜形导轨4‑4平行的分叉导轨侧端固定有导向导轨49,所述导向导轨49上开设有供拉杆34滑过的第二导向滑槽50,所述L形导向板6下端设有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转轴51两端分别穿透两个安装板2并与其接触处旋转连接,且第一转轴51一端与第一电机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51上对称固定套有两个套筒
53,两个套筒53均设置在两个导轨4之间,且两个套筒53分别靠近两个导轨4设置,所述套筒
53外圈面上均匀的固定有四个推板54。
[0020] 所述电机42、第一电机52和电动伸缩杆10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21] 所述锥形柱30的锥形面上固定包覆有防滑橡胶。
[0022]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同一批次(长短、粗细相同)的依次并排钢管放置到第一L形导向板8上,随后分别启动电机42、第一电机52和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被启动时其伸缩端做间歇式升降运动,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伸长时,会通过U形板11同步带动两个U形安装板12上升,两个U形安装板12上升时通过两个斜板15推动竖直导轨4‑1内最下端处一个拉杆34,通过拉杆34将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向上推动,这样当最下端处的飞轮26上升时同步带动所有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当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时,原先处在竖直导轨4‑1最上端处的一个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被推入上部斜形导轨4‑3内,并且此过程中,随着竖直导轨4‑1内的多个飞轮26同步上升,处于竖直导轨4‑1中央处的一个拉杆34从V形导轨46顶端滑出,此时,在第一弹簧31的作用下,锥形柱30带动拉杆34向第一L形导向板8方向快速移动,这样相对应两个锥形柱30的尖端分别插入第一L形导向板8上放置的同一个钢管两端,进而实现自动夹住钢管的目的,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伸长到最大程度时,原先处在下部斜形导轨4‑4内的滚动轴25同步带动其两端的飞轮26以及桶体27向竖直导轨4‑1方向滚动,最终滚动到竖直导轨4‑1内,对竖直导轨4‑1底部空缺进行补位,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缩回时,由于原先下部斜形导轨4‑4内的滚动轴25同步带动其两端的飞轮26以及桶体27对竖直导轨4‑1底部空缺进行补位,所以被顶上去的竖直导轨4‑1内的滚动轴25、飞轮26以及桶体27不会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缩回向下移动,而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缩回,斜板15底部斜面贴合下端处补位进来的拉杆34向下滑动,当斜板15底面与拉杆34接触时,斜板15被拉杆34推动,这样斜板15通过套筒14在轴13上向竖板17方向转动,直到斜板15底面滑过拉杆34为止,当斜板15底面滑过拉杆34后在弹簧20的作用下,斜板15又重新复位,当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缩回最大程度时,斜板15会处在竖直导轨4‑1内所有滚动轴25的下端,这样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歇式升降运动,所有导轨4内的滚动轴25在导向滑槽5内做循环运动,每次电动伸缩杆10上升时必将一个放置在第一L形导向板8上的钢管夹起来,这样钢管被相对应两个锥形柱30夹起来后,随着电动伸缩杆10伸缩端的歇式升降运动,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向上移动,从两个竖直导轨4‑1之间移动到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再从两个上部斜形导轨4‑3之间进入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当钢管进入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时,由于蛇形导轨4‑2连续折叠下坡式的设置,滚动轴25沿着蛇形导轨4‑2上的连续折叠下坡式导向滑槽5自动滚落,此过程中飞轮26能够有效的提高滚动轴25的滚动效果,确保滚动轴25能够沿着蛇形导轨4‑2自动滚落,这样滚动轴25沿着蛇形导轨4‑2自动滚落时,同步带动钢管移动,钢管在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滚落过程中,由于皮带41在电机42的作用下在主动辊38和从动辊40上高速传动,所以钢管滚落过程中其外圈面依次被若干个高速转动的皮带41外圈面上的磨砂层打磨,进而达到钢管外圈面除锈的目的,而且由于弧形导向杆43以及第二弹簧45的设置,钢管压过皮带41时,从动辊40能够挤压第二弹簧45向下移动,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钢管外圈面被皮带41外圈面上磨砂层打磨的力度,避免钢管被打磨的太狠。随着钢管的滚落,钢管从两个蛇形导轨4‑2之间滚落到两个下部斜形导轨4‑4之间,这时拉杆34进入导向导轨49的第二导向滑槽50内,拉杆34从导向导轨49进入V形导轨46内时,拉杆34侧端的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侧壁滑动,此过程中,定位圈35通过拉杆34拉动锥形柱30,把锥形柱30拉入桶体
27内,这样锥形柱30尖头一端从钢管侧端端口内脱离,从而实现钢管的自动脱落过程,钢管脱落后落到L形导向板6上,通过L形导向板6的倾斜面落到,当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滑动时,由于第一电机52、第一转轴51、第一套筒53以及推板54的设置,第一电机52通过第一转轴51、带动两个第一套筒53缓慢转动,这样推板54随着第一套筒53同步转动,推板54转动时会推动桶体27,给予桶体27继续向下部斜形导轨4‑4底部移动的推力,进而有效的避免定位圈35贴合导向导轨49滑动时出现卡顿的情况出现。
[00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所述结构的立体图;
[0010] 图2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的主视图;
[0011]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2的A‑A截面图;
[0012] 图4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2的B‑B截面图
[0013] 图5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6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7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2的后视图;
[0016] 图8是本发明所述结构图1中导轨4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底座1、安装板2、L形固定板3、导轨4、竖直导轨4‑1、蛇形导轨4‑2、上部斜形导轨4‑3、下部斜形导轨4‑4、导向滑槽5、L形导向板6、支腿7、第一L形导向板8、第一支腿9、电动伸缩杆10、U形板11、U形安装板12、轴13、套筒14、斜板15、限位块16、竖板17、弧形杆18、限位圈19、弹簧20、连接板21、导向筒22、导向杆23、第一限位圈24、滚动轴25、飞轮26、桶体27、滚珠28、第一滚珠29、锥形柱30、第一弹簧31、T形滑槽32、T形滑块33、拉杆34、定位圈35、第三U形安装板36、第一U形安装板37、主动辊38、第二U形安装板39、从动辊40、皮带41、电机
42、弧形导向杆43、挡块44、第二弹簧45、V形导轨46、第一导向滑槽47、连接板48、导向导轨
49、第二导向滑槽50、第一转轴51、第一电机52、第一套筒53、推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