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专利详情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1-02-08
申请公布
申请公布指发明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合格后,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18个月期满时的公布或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进行的公布。
申请公布号:专利申请过程中,在尚未取得专利授权之前,国家专利局《专利公报》公开专利时的编号。
申请公布日:申请公开的日期,即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开的日期。
2021-06-04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2-07-01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41-02-08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号 CN202110172363.3 申请日 2021-02-08
公开/公告号 CN112806255B 公开/公告日 2022-07-01
授权日 2022-07-01 预估到期日 2041-02-08
申请年 2021年 公开/公告年 2022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2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B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0
权利要求数量 1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1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公开、实质审查、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专利权人 杭州绿丞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剑 第一发明人 陈剑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振兴东路9号1号楼A228室 邮编 310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浙江省 申请人所在市 浙江省杭州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绍兴上虞诚知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孙李林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2)套袋(3)授粉(4)拆除;本发明的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设置固定装置对花梗进行两段夹持,为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提供支撑和固定;雌雄蕊隔离器与固定装置联动,对花梗密封固定,同时带动雌雄蕊隔离器对花蕾密封隔离;雌雄蕊隔离器上设有调节组件和卡位元件,可根据花蕾和柱头的大小及距离对雄蕊隔离器和隔离器盖调节固定,最终使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固定在花梗上以使花蕾密封隔离。
  • 摘要附图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7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8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9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0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1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2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3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4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5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 说明书附图:图16
    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2-07-01 授权
2 2021-06-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A01H 1/02 专利申请号: 202110172363.3 申请日: 2021.02.08
3 2021-05-18 公开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固定装置和隔离器盖,所述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是一个桶状体结构,其底部开口,顶部中心设有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径小于雌雄蕊隔离器主体的内径;所述固定装置的中部固定在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与颈部相接的部位;所述隔离器盖安装在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顶端上;
(2)套袋
根据紫薇的柱头在开花前伸出,且雌蕊比雄蕊较长的特点,选择柱头已伸出即将开放的花蕾,将相邻的花蕾和花梗进行疏剪;去掉花瓣后,将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扣在花蕾上,使柱头从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中穿出,并用棉球填塞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后,柱头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再将固定装置的两端夹持在花梗上,对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进行支撑和固定,即完成套袋;
(3)授粉
在套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拧开隔离器盖,用棉签将采集的花粉授在柱头上后,再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即完成授粉;在授粉受精和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之前,柱头始终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
(4)拆除
在授粉后3‑4天,即可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结实;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1)、固定装置(2)和隔离器盖(3);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盘(4)、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的第一开口槽(5)、设于第一固定盘(4)下的第一固定导向块(6)、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固定导向块(6)上的第一环形滑块(7)、与第一固定盘(4)配合的第一旋转盘(8)、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固定导向块(6)配合的第一环形旋转槽(9)、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环形滑块(7)配合的第一环形滑槽(10)、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的第一固定孔(11)、与第一固定孔(11)配合的第一固定环(12)、设于与第一旋转盘(8)和雌雄蕊隔离器(1)配合的旋转部件(13)、与旋转部件(13)相连的连接环块(14)、设于连接环块(14)一端的第一配合槽(15)、位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配合槽(15)配合的第一固定滑块(16)、设于连接环块(14)另一端的第二配合槽(17)、与第二配合槽(17)配合的第二固定滑块(18)、设于连接环块(14)另一端的第二固定盘(19)、位于第二固定盘(19)上的第二开口槽(20)、设于第二固定盘(19)下的第二固定导向块(21)、设有多个位于第二固定导向块(21)上的第二环形滑块(22)、与第二固定盘(19)配合的第二旋转盘(23)、设于第二旋转盘(23)上与第二固定导向块(21)配合的第二环形旋转槽(24)、与第二环形滑块(22)配合的第二环形滑槽(25)、位于第二固定盘(19)上的第二固定孔(26)、与第二固定孔(26)配合的第二固定环(27)、设于第二开口槽(20)上与第二旋转盘(23)配合的第一旋转移动块(28)、设于第二固定盘(19)上与第二开口槽(20)配合的第一环形滑动槽(29)、位于第一环形滑动槽(29)一侧的第二环形滑动槽(30)、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28)上与第一环形滑动槽(29)配合的第一环形配合块(31)、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28)上与第二环形滑槽(25)配合的第二环形配合块(32)、设于雌雄蕊隔离器(1)上与固定装置(2)配合的隔离部件(33);
所述旋转部件(13)包括设于第一固定盘(4)上与第一开口槽(5)配合的第三环形滑动槽(34)、位于第三环形滑动槽(34)一侧的第四环形滑动槽(35)、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的第二旋转移动块(36)、位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一侧与雌雄蕊隔离器(1)配合的第一配合移动块(37)、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一侧的第二配合移动块(38)、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一侧的第三配合移动块(39)、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的第一限位槽(40)、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与第一限位槽(40)配合的第一通槽(41)、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上与第一通槽(41)配合的第一环形推块(42)、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的第二限位槽(43)、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一限位槽(40)配合的第二通槽(44)、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二通槽(44)和第一环形推块(42)配合的第二环形推块(45)、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的第三限位槽(46)、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二限位槽(43)配合的第三通槽(47)、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三通槽(47)和第二环形推块(45)配合的第三环形推块(48)、设于第三环形滑动槽(34)上与第三环形推块(48)相连的第四环形推块(49)、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一环形推块(42)、第二环形推块(45)和第三环形推块(48)配合的限定元件(50)、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上第五环形推块(51)、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一环形配合块(31)配合的第四通槽(52);
所述限定元件(50)包括设于第二环形推块(45)上的第一限位凹槽(501a)、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的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位于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内的第一球体(503a)、设于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内与第一球体(503a)配合的第一复位弹簧(504a)、设于第三环形推块(48)上的第二限位凹槽(501b)、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的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位于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内的第二球体(503b)、设于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内与第二球体(503b)配合的第二复位弹簧(504b)、设于第四环形推块(49)上的第三限位凹槽(501c)、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的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位于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内的第三球体(503c)、设于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内与第三球体(503c)配合的第三复位弹簧(504c);
所述隔离部件(33)包括与雌雄蕊隔离器(1)配合的第三固定盘(331)、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隔离孔(332)、位于隔离孔(332)内的隔离环(333)、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下方的隔离板(334)、位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隔离座(335);所述第三固定盘(331)上设有第二固定盘(19)上的相同结构,并共同与雌雄蕊隔离器(1)配合;
所述雌雄蕊隔离器(1)包括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的第一旋转固定槽(53)、与第一旋转固定槽(53)配合的第一支撑杆(54)、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第一旋转配合槽(55)、位于第一旋转配合槽(55)内与第一支撑杆(54)配合的第一配合支撑杆(56)、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的第二旋转固定槽(57)、与第二旋转固定槽(57)配合的第二支撑杆(58)、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第二旋转配合槽(59)、位于第二旋转配合槽(59)内与第二支撑杆(58)配合的第二配合支撑杆(60)、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的第三旋转固定槽(61)、与第三固定旋转槽配合的第三支撑杆(62)、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第三旋转配合槽(63)、位于第三旋转配合槽(63)内与第三支撑杆(62)配合的第三配合支撑杆(64)、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的第四旋转固定槽(65)、与第四旋转固定槽(65)配合的第四支撑杆(66)、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第四旋转配合槽(67)、位于第四旋转配合槽(67)内槽内与第四支撑杆(66)配合的第四配合支撑杆(68)、设于第一固定盘(4)和第三固定盘(331)上与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配合的第一密封透光薄膜(69)、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与第三支撑杆(62)和第三配合支撑杆(64)配合的第二密封透光薄膜(70)、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三支撑杆(62)和第三配合支撑杆(64)配合的第三密封透光薄膜(71)、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四支撑杆(66)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配合的第四密封透光薄膜(72)、设于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配合的调节组件(73);
所述调节组件(73)包括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支撑杆(54)、第二支撑杆(58)、第三支撑杆(62)和第四支撑杆(66)上的下拉杆(731)、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支撑杆(54)、第二支撑杆(58)、第三支撑杆(62)和第四支撑杆(66)内与下拉杆(731)配合的下滑块(732)、设于下拉杆(731)内的下滑槽(733)、位于下滑槽(733)内与下拉杆(731)配合的下顶柱(734)、设于下顶柱(734)上的下顶块(735)、位于下顶块(735)上与下顶柱(734)配合的第四复位弹簧(736)、与下顶块(735)配合的下环形拉杆(737)、设于下环形拉杆(737)内与下顶块(735)配合的下固定环形槽(738)、设有多个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56)、第二配合支撑杆(60)、第三配合支撑杆(64)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上的上拉杆(739)、设有多个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56)、第二配合支撑杆(60)、第三配合支撑杆(64)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内与上拉杆(739)配合的上滑块(741)、设于上拉杆(739)内的上滑槽(742)、位于上滑槽(742)内与上拉杆(739)配合的上顶柱(743)、设于上顶柱(743)上的上顶块(744)、位于上顶块(744)上与上顶柱(743)配合的第五复位弹簧(745)、与上顶块(744)配合的上环形拉杆(746)、设于上环形拉杆(746)内与上顶块(744)配合的上固定环形槽(747)、设有多个位于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的卡位元件(748);
所述卡位元件(748)包括设于下环形拉杆(737)上的下移动槽(7481)、设于上环形拉杆(746)上与下移动槽(7481)配合的齿条(7482)、位于齿条(7482)上与下环形拉杆(737)配合的第一限位块(7483)、设于下环形拉杆(737)上的第一固定块(7484)、位于第一固定块(7484)上与齿条(7482)配合的棘轮(7485)、设于第一固定块(7484)上与棘轮(7485)配合的复位顶块(7486)、设有多个位于下环形拉杆(737)上的复位移动槽(7487)、位于上环形拉杆(746)上与复位移动槽(7487)配合的复位顶杆(7488)、设于下环形拉杆(737)上与复位顶杆(7488)配合的第六复位弹簧(7489)、位于复位顶杆(7488)上的第二限位块(7491);
所述隔离器盖(3)包括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的第二固定块(75)、位于第二固定块(75)上的固定隔离器盖(76)、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与固定隔离器盖(76)配合的旋转固定块(7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1月第49卷第11期记载了王瑞文、杨彦玲等关于“紫薇花粉生活力变化及柱头可授性的研究”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中表述如下:紫薇在早上4:30左右花蕾松动,柱头伸出,顶端呈绿色无粘液; 5:30‑6:00花瓣开始展开露出花药;7:00‑7:30花瓣完全展开柱头出现少量透明粘液;8:00‑9:30开始产生大量粘液,可观察到柱头上布满花粉;下午16:00 花萼收拢,柱头仍然直立在外面。开花第二天花萼完全收拢,柱头弯曲顶端布满黄色花粉,花瓣颜色变浅,子房膨大,开花3‑5天,花瓣完全凋谢。由此可知,紫薇柱头在花朵开放后的当天可授性最强,第二天可授性明显降低,第三天完全失去可授性。
[0003] 杂交育种是目前开展植物新品种选育最常用的手段,基本方法是在某一植物的一个品种开花授粉前进行去雄套袋,选择另一个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实现新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方法同样适用紫薇属植物的新品种选育。
[0004] 两性花植物杂交去雄隔离套袋法,是在两性花植物杂交前,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以免自花授粉,去雄后立即套袋(一般用纸袋进行套袋)隔离。
[0005] 现有技术中对紫薇属植物的杂交育种采用就是上述的去雄隔离套袋法,存在以下缺陷:1、进行杂交去雄时一般采用人工去雄方法,需熟练掌握才能进行; 2、由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工,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便捷、方便拆卸的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制作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
[0009]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固定装置和隔离器盖,所述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是一个桶状体结构,其底部开口,顶部中心设有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径小于雌雄蕊隔离器主体的内径;所述固定装置的中部固定在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与颈部相接的部位;所述隔离器盖安装在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顶端上;
[0010] (2)套袋
[0011] 根据紫薇的柱头在开花前伸出,且雌蕊比雄蕊较长的特点,选择柱头已伸出即将开放的花蕾,将相邻的花蕾和花梗进行疏剪;去掉花瓣后,将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扣在花蕾上,使柱头从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中穿出,并用棉球填塞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后,柱头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再将固定装置的两端夹持在花梗上,对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进行支撑和固定,即完成套袋;
[0012] (3)授粉
[0013] 在套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拧开隔离器盖,用棉签将采集的花粉授在柱头上后,再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即完成授粉;在授粉受精和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之前,柱头始终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
[0014] (4)拆除
[0015] 在授粉后3‑4天,即可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结实;
[0016]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固定装置和隔离器盖;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盘、位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开口槽、设于第一固定盘下的第一固定导向块、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固定导向块上的第一环形滑块、与第一固定盘配合的第一旋转盘、设于第一旋转盘上与第一固定导向块配合的第一环形旋转槽、设于第一旋转盘上与第一环形滑块配合的第一环形滑槽、位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一固定环、设于与第一旋转盘和雌雄蕊隔离器配合的旋转部件、与旋转部件相连的连接环块、设于连接环块一端的第一配合槽、位于第一旋转盘上与第一配合槽配合的第一固定滑块、设于连接环块另一端的第二配合槽、与第二配合槽配合的第二固定滑块、设于连接环块另一端的第二固定盘、位于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开口槽、设于第二固定盘下的第二固定导向块、设有多个位于第二固定导向块上的第二环形滑块、与第二固定盘配合的第二旋转盘、设于第二旋转盘上与第二固定导向块配合的第二环形旋转槽、与第二环形滑块配合的第二环形滑槽、位于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环、设于第二开口槽上与第二旋转盘配合的第一旋转移动块、设于第二固定盘上与第二开口槽配合的第一环形滑动槽、位于第一环形滑动槽一侧的第二环形滑动槽、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上与第一环形滑动槽配合的第一环形配合块、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上与第二环形滑槽配合的第二环形配合块、设于雌雄蕊隔离器上与固定装置配合的隔离部件。
[0017] 所述固定装置在花蕾放入雌雄蕊隔离器内后,通过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花梗进行两边夹持,并且通过旋转连接环块带动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旋转盘在第一环形旋转槽与第一环形滑块上转动,同时也带动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旋转盘在第二环形旋转槽与第二环形滑动块上同向转动,并且连接环块一端的第一配合槽和连接环块另一端的第二配合槽与位于第一旋转盘上的第一固定滑块和位于第二旋转盘上的第二固定滑块都只留一点接触,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开口槽和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开口槽被密封固定,进而使得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盘上的第二固定孔完成对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密封固定,最终使得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被牢牢固定在花梗上,并且对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进行支撑。
[0018] 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上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花梗进行两边夹持,为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提供支撑和固定,雌雄蕊隔离器上设有多个支撑杆和多个配合支撑杆与多道密封透光薄膜德密封配合,并且通过与固定装置上旋转部件和隔离部件进行联动,从而使得固定装置在对花梗进行密封固定的同时,带动雌雄蕊隔离器对花蕾进行密封隔离,进而带动旋转部件上的限定元件与隔离部件上和限定元件的相同结构对雌雄蕊隔离器和固定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并且在雌雄蕊隔离器外部设有调节组件和卡位元件,可以通过花蕾和柱头的大小和距离对雄蕊隔离器进行调节固定,最终使得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被固定在花梗上对花蕾进行密封隔离。
[0019] 所述旋转部件包括设于第一固定盘上与第一开口槽配合的第三环形滑动槽、位于第三环形滑动槽一侧的第四环形滑动槽、设于第一旋转盘上的第二旋转移动块、位于第二旋转移动块一侧与雌雄蕊隔离器配合的第一配合移动块、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一侧的第二配合移动块、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一侧的第三配合移动块、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一限位槽、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一通槽、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上与第一通槽配合的第一环形推块、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二限位槽、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二通槽、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二通槽和第一环形推块配合的第二环形推块、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三限位槽、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二限位槽配合的第三通槽、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三通槽和第二环形推块配合的第三环形推块、设于第三环形滑动槽上与第三环形推块相连的第四环形推块、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第二配合移动块和第三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一环形推块、第二环形推块和第三环形推块配合的限定元件、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上第五环形推块、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第二配合移动块和第三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一环形配合块配合的第四通槽。
[0020] 所述限定元件包括设于第二环形推块上的第一限位凹槽、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一复位配合槽、位于第一复位配合槽内的第一球体、设于第一复位配合槽内与第一球体配合的第一复位弹簧、设于第三环形推块上的第二限位凹槽、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二复位配合槽、位于第二复位配合槽内的第二球体、设于第二复位配合槽内与第二球体配合的第二复位弹、设于第四环形推块上的第三限位凹槽、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三复位配合槽、位于第三复位配合槽内的第三球、设于第三复位配合槽内与第三球体配合的第三复位弹簧。
[0021] 所述隔离部件包括与雌雄蕊隔离器配合的第三固定盘、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隔离孔、位于隔离孔内的隔离环、设于第三固定盘下方的隔离板、位于第三固定盘上的隔离座;所述第三固定盘上设有第二固定盘上的相同结构,并共同与雌雄蕊隔离器配合。
[0022] 所述雌雄蕊隔离器包括设有多个位于第一固定盘上的第一旋转固定槽、与第一旋转固定槽配合的第一支撑杆、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第一旋转配合槽、位于第一旋转配合槽内与第一支撑杆配合的第一配合支撑杆、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二旋转固定槽、与第二旋转固定槽配合的第二支撑杆、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第二旋转配合槽、位于第二旋转配合槽内与第二支撑杆配合的第二配合支撑杆、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的第三旋转固定槽、与第三固定旋转槽配合的第三支撑杆、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第三旋转配合槽、位于第三旋转配合槽内与第三支撑杆配合的第三配合支撑杆、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的第四旋转固定槽、与第四旋转固定槽配合的第四支撑杆、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第四旋转配合槽、位于第四旋转配合槽内槽内与第四支撑杆配合的第四配合支撑杆、设于第一固定盘和第三固定盘上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配合支撑杆配合的第一密封透光薄膜、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三支撑杆和第三配合支撑杆配合的第二密封透光薄膜、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上与第三支撑杆和第三配合支撑杆配合的第三密封透光薄膜、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上与第四支撑杆和第四配合支撑杆配合的第四密封透光薄膜、设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配合支撑杆配合的调节组件。
[0023]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的下拉杆、设有多个位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内与下拉杆配合的下滑块、设于下拉杆内的下滑槽、位于下滑槽内与下拉杆配合的下顶柱、设于下顶柱上的下顶块、位于下顶块上与下顶柱配合的第四复位弹簧、与下顶块配合的下环形拉杆、设于下环形拉杆内与下顶块配合的下固定环形槽、设有多个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第二配合支撑杆、第三配合支撑杆和第四配合支撑杆上的上拉杆、设有多个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第二配合支撑杆、第三配合支撑杆和第四配合支撑杆内与上拉杆配合的上滑块、设于上拉杆内的上滑槽、位于上滑槽内与上拉杆配合的上顶柱、设于上顶柱上的上顶块、位于上顶块上与上顶柱配合的第五复位弹簧、与上顶块配合的上环形拉杆、设于上环形拉杆内与上顶块配合的上固定环形槽、设有多个位于下环形拉杆和上环形拉杆的卡位元件。
[0024] 所述卡位元件包括设于下环形拉杆上的下移动槽、设于上环形拉杆上与下移动槽配合的齿条、位于齿条上与下环形拉杆配合的第一限位块、设于下环形拉杆上的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固定块上与齿条配合的棘轮、设于第一固定块上与棘轮配合的复位顶块、设有多个位于下环形拉杆上的复位移动槽、位于上环形拉杆上与复位移动槽配合的复位顶杆、设于下环形拉杆上与复位顶杆配合的第六复位弹簧、位于复位顶杆上的第二限位块。
[0025] 所述隔离器盖包括设于第三固定盘上的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二固定块上的固定隔离器盖、设于第三固定盘上与固定隔离器盖配合的旋转固定块。
[0026] 本发明通过设置固定装置上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花梗进行两边夹持,为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提供支撑和固定,雌雄蕊隔离器上设有多个支撑杆和多个配合支撑杆与多道密封透光薄膜德密封配合,并且通过与固定装置上旋转部件和隔离部件进行联动,从而使得固定装置在对花梗进行密封固定的同时,带动雌雄蕊隔离器对花蕾进行密封隔离,进而带动旋转部件上的限定元件与隔离部件上和限定元件的相同结构对雌雄蕊隔离器和固定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并且在雌雄蕊隔离器外部设有调节组件和卡位元件,可以通过花蕾和柱头的大小和距离对雄蕊隔离器进行调节固定,最终使得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被固定在花梗上对花蕾进行密封隔离。

实施方案

[0043] 为了使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44] 如图1‑16所示,一种紫薇属植物免去雄分室隔离套袋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1)制作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
[0046]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固定装置和隔离器盖,所述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是一个桶状体结构,其底部开口,顶部中心设有颈部,所述颈部的内径小于雌雄蕊隔离器主体的内径;所述固定装置的中部固定在雌雄蕊隔离器的主体与颈部相接的部位;所述隔离器盖安装在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顶端上;
[0047] (2)套袋
[0048] 根据紫薇的柱头在开花前伸出,且雌蕊比雄蕊较长的特点,选择柱头已伸出即将开放的花蕾,将相邻的花蕾和花梗进行疏剪;去掉花瓣后,将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扣在花蕾上,使柱头从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中穿出,并用棉球填塞雌雄蕊隔离器的颈部,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后,柱头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再将固定装置的两端夹持在花梗上,对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进行支撑和固定,即完成套袋;
[0049] (3)授粉
[0050] 在套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拧开隔离器盖,用棉签将采集的花粉授在柱头上后,再盖上隔离器盖并拧紧,即完成授粉;在授粉受精和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之前,柱头始终处于隔离器盖的内腔中;
[0051] (4)拆除
[0052] 在授粉后3‑4天,即可拆除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结实;
[0053] 所述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包括雌雄蕊隔离器1、固定装置2和隔离器盖3;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盘4、第一开口槽5、第一固定导向块6、第一环形滑块7、第一旋转盘8、第一环形旋转槽9、第一环形滑槽10、第一固定孔11、第一固定环12、旋转部件13、连接环块14、第一配合槽15、第一固定滑块16、第二配合槽17、第二固定滑块18、第二固定盘19、第二开口槽20、第二固定导向块21、第二环形滑块22、第二旋转盘23、第二环形旋转槽24、第二环形滑槽25、第二固定孔26、第二固定环27、第一旋转移动块28、第一环形滑动槽29、第二环形滑动槽30、第一环形配合块31、第二环形配合块32、隔离部件33;所述第一开口槽5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第一固定导向块6设于第一固定盘4下,所述第一环形滑块7共设有两条并位于第一固定导向块6上,第一旋转盘8与第一固定盘4旋转配合,第一环形旋转槽9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固定导向块 6旋转配合,第一环形滑槽10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环形滑块7旋转配合,第一固定孔11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第一固定环12与第一固定孔11固定配合,旋转部件13设于与第一旋转盘8和雌雄蕊隔离器1联动连接,连接环块14与旋转部件13相连,第一配合槽15设于连接环块14一端,第一固定滑块16位于第一旋转盘8上与第一配合槽
15旋转配合,第二配合槽17设于连接环块14另一端,第二固定滑块18与第二配合槽17旋转配合,第二固定盘19设于连接环块 14另一端,第二开口槽20位于第二固定盘19上,第二固定导向块21设于第二固定盘19下,设有多个第二环形滑块22位于第二固定导向块21上,第二旋转盘23与第二固定盘19旋转配合,第二环形旋转槽24设于第二旋转盘23上与第二固定导向块21旋转配合,第二环形滑槽25与第二环形滑块22旋转配合,第二固定孔26位于第二固定盘19上,第二固定环27与第二固定孔26固定配合,所述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27采用半柔性材料,方便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27在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26内被密封固定,第一旋转移动块 28设于第二开口槽20上与第二旋转盘23旋转配合,第一环形滑动槽29设于第二固定盘19上与第二开口槽20旋转配合,第二环形滑动槽30位于第一环形滑动槽29一侧,第一环形配合块31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28上与第一环形滑动槽 29旋转配合,第二环形配合块32设于第一旋转移动块28上与第二环形滑槽25 旋转配合,隔离部件33设于雌雄蕊隔离器1上与固定装置2旋转配合。
[0054] 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的雌雄蕊隔离器1将花蕾包裹后,固定装置2上与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26密封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27 对花梗进行两段夹持,通过转动连接环块14,带动第一旋转盘8和第二旋转盘 23通过第一环形滑块7和第二环形滑动块22与第一环形旋转槽9和第二环形旋转槽24在第一固定盘4和第二固定盘19上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盘4上的第一开口槽5和第二固定盘19上的第二开口槽20开口部分被固定,同时第一配合槽15和第二配合槽17与第一固定滑块16和第二固定滑块18在连接环块14转动过程中,对第一固定盘4和第二固定盘19进行密封配合,并且会挤压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26内的第一固定环12和第二固定环27,对花梗上两段位置进行密封固定,并对雌雄蕊隔离器1提供足够的支撑。
[0055] 所述旋转部件13包括第三环形滑动槽34、第四环形滑动槽35、第二旋转移动块36、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第三配合移动块39、第一限位槽40、第一通槽41、第一环形推块42、第二限位槽43、第二通槽44、第二环形推块45、第三限位槽46、第三通槽47、第三环形推块48、第四环形推块 49、限定元件50、第五环形推块51、第四通槽52;所述第三环形滑动槽34设于第一固定盘4上与第一开口槽5旋转配合,第四环形滑动槽35位于第三环形滑动槽34一侧,第二旋转移动块36设于第一旋转盘8上,第一配合移动块37 位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一侧与雌雄蕊隔离器1旋转配合,第二配合移动块38 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一侧,第三配合移动块39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一侧,第一限位槽40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第一通槽41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 上与第一限位槽40旋转配合,第一环形推块42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上与第一通槽41旋转配合,第二限位槽43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第二通槽44 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一限位槽40旋转配合,第二环形推块45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二通槽44和第一环形推块42旋转配合,第三限位槽46 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第三通槽47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二限位槽43旋转配合,第三环形推块48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三通槽47和第二环形推块45旋转配合,第四环形推块49设于第三环形滑动槽34上与第三环形推块48相连,限定元件50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一环形推块42、第二环形推块45和第三环形推块48旋转配合,第五环形推块51设于第二旋转移动块36上,第四通槽52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一环形配合块31 旋转配合。
[0056] 在固定装置2中连接环块14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盘8转动,使得与第一旋转盘8相连的第二旋转移动块36逆时针运转,当第一旋转移动块28带动第一环形推块42和第五环形推块51开始逆时针转动时,第五环形推块51与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的第四通槽52旋转滑动配合,为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 提供滑动导轨,增加结构稳定性;第一旋转移动块28带动第一环形推块42通过第一通槽41内继续环形移动,当与第一环形推块42相连的第二环形推块45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的第一限位槽40接触时,第一旋转移动块28通过第二环形推块45带动第一配合移动块37环形移动,当与第二环形推块45相连的第三环形推块48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的第二限位槽43接触时,第一旋转移动块 28通过第三环形推块48带动第二配合移动块38环形移动,当与第二环形推块 45相连的第四环形推块49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的第三限位槽46接触时,第一旋转移动块28通过第四环形推块49带动第三配合移动块39环形移动,使得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在第一开口槽5 内分布均匀,为雌雄蕊隔离器1提供开合运动,并且与固定装置2联动,为紫薇雌雄蕊分室隔离器提供简洁的操作方式。
[0057] 所述限定元件50包括第一限位凹槽501a、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第一球体 503a、第一复位弹簧504a、第二限位凹槽501b、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第二球体503b、第二复位弹簧504b、第三限位凹槽501c、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第三球体503c、第三复位弹簧504c;所述第一限位凹槽501a设于第二环形推块45 上,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第一球体503a位于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内,第一复位弹簧504a设于第一复位配合槽502a内与第一球体503a弹性配合,第二限位凹槽501b设于第三环形推块48上,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第二球体503b位于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 内,第二复位弹簧504b设于第二复位配合槽502b内与第二球体503b弹性配合,第三限位凹槽501c设于第四环形推块49上,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第三球体503c位于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内,第三复位弹簧504c 设于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内与第三球体503c弹性配合;当旋转部件13中的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在第一限位槽40、第二限位槽43和第三限位槽46的带动下,到达预定位置后,第一复合配合槽内的第一球体503a在第一复位弹簧504a的作用下与第二环形推块45上的第一凹槽限位配合,使得第二环形推块45被限定在第一限位槽40内,第二复合配合槽内的第二球体503b在第二复位弹簧504b的作用下与第三环形推块48上的第二凹槽限位配合,使得第三环形推块48被限定在第二限位槽43内,第三复位配合槽502c内的第三球体503c在第三复位弹簧504c的作用下与第四环形推块49 上的第三限位凹槽501c限位配合,使得第四环形推块49被限定在第三限位槽 46内,第二旋转移动块36带动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被固定在指定位置上,为固定装置2提供固定,防止在有风的条件下打开,导致隔离授粉失败。
[0058] 所述隔离部件33包括第三固定盘331、隔离孔332、隔离环333、隔离板334、隔离座335;所述第三固定盘331与雌雄蕊隔离器1旋转配合,隔离孔332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隔离环333位于隔离孔332内,隔离板334设于第三固定盘 331下方,位于第三固定盘331上;所述第三固定盘331上设有第二固定盘19 上的相同结构,并共同与雌雄蕊隔离器1配合;所述隔离部件33上的第三固定盘331上设有与第二固定盘19上相同结构,并与固定装置2对雌雄蕊隔离器1 进行配合,所述隔离板334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下方,所述隔离座335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方,通过隔离板334和隔离座335为雌雄蕊隔离器1上方提供密封条件,防止花粉进入雌雄蕊隔离器1内部,同时第三固定盘331上隔离孔332 与隔离环333密封配合,所述隔离环333采用柔性材料,对花蕾上的柱头起保护作用,防止花梗在摇摆过程中,隔离环333对花蕾上的柱头折断。
[0059] 所述雌雄蕊隔离器1包括第一旋转固定槽53、第一支撑杆54、第一旋转配合槽55、第一配合支撑杆56、第二旋转固定槽57、第二支撑杆58、第二旋转配合槽59、第二配合支撑杆60、第三旋转固定槽61、第三支撑杆62、第三旋转配合槽63、第三配合支撑杆64、第四旋转固定槽65、第四支撑杆66、第四旋转配合槽67、第四配合支撑杆68、第一密封透光薄膜69、第二密封透光薄膜70、第三密封透光薄膜71、第四密封透光薄膜72、调节组件73;设有多个第一旋转固定槽53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第一支撑杆54与第一旋转固定槽53旋转配合,第一旋转配合槽55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第一配合支撑杆56位于第一旋转配合槽55内与第一支撑杆54滑动配合,第二旋转固定槽57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 37上,第二支撑杆58与第二旋转固定槽57旋转配合,第二旋转配合槽59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第二配合支撑杆60位于第二旋转配合槽59内与第二支撑杆58滑动配合,第三旋转固定槽61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第三支撑杆62与第三固定旋转槽旋转配合,第三旋转配合槽63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第三配合支撑杆64位于第三旋转配合槽63内与第三支撑杆62滑动配合,第四旋转固定槽65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第四支撑杆66与第四旋转固定槽65旋转配合,第四旋转配合槽67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第四配合支撑杆68位于第四旋转配合槽67内槽内与第四支撑杆66滑动配合,第一密封透光薄膜69设于第一固定盘4和第三固定盘331上与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透光薄膜70位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与第三支撑杆62和第三配合支撑杆64密封配合,第三密封透光薄膜71位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三支撑杆62和第三配合支撑杆64密封配合,第四密封透光薄膜72位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四支撑杆66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密封配合,调节组件73设于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滑动配合。
[0060] 所述雌雄蕊隔离器1上的第一旋转固定槽53共设有五个,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盘4上,所述第一支撑杆54共设有五根分别与五个第一旋转固定槽53旋转配合,所述第一旋转配合槽55共设有五个,分别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所述第一配合支撑杆56共设有五根分别与五个第一旋转配合槽55旋转配合,其中第一支撑杆54上设有配合滑槽与第一配合支撑杆56滑动配合,第一密封透光薄膜 69与五组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相固定,并且在第一支撑杆54和第一配合支撑杆56滑动连接处预留有张开的密封透光薄膜,第二支撑杆
58设于第一配合移动块37上,与第二支撑配合杆滑动配合,第三支撑杆62设于第二配合移动块38上,与第三配合支撑杆64滑动配合,第三支撑杆62设于第三配合移动块39上,与第三配合支撑杆64滑动配合,通过固定部件上的旋转部件13 带动第一配合移动块37、第二配合移动块38和第三配合移动块39逆时针环形移动,使得第二密封透光薄膜70、第三密封透光薄膜71和第四密封透光薄膜72 与第一密封透光薄膜69配合,最后形成密封腔,对花蕾及柱头进行隔离。
[0061] 所述调节组件73包括下拉杆731、下滑块732、下滑槽733、下顶柱734、下顶块735、第四复位弹簧736、下环形拉杆737、下固定环形槽738、上拉杆 739、上滑块741、上滑槽742、上顶柱743、上顶块744、第五复位弹簧745、上环形拉杆746、上固定环形槽747、卡位元件748;所述下拉杆731共设有八根,分别均匀位于第一支撑杆54、第二支撑杆58、第三支撑杆
62和第四支撑杆 66上,所述下滑块732共设有八块,均匀位于第一支撑杆54、第二支撑杆
58、第三支撑杆62和第四支撑杆66内分别与八根下拉杆731相连,下滑槽733设于下拉杆731内,下顶柱734位于下滑槽733内与下拉杆731相连,下顶块735 设于下顶柱734上,第四复位弹簧736位于下顶块735上与下顶柱734弹性配合,下环形拉杆737与下顶块735滑动配合,下固定环形槽738设于下环形拉杆737 内与下顶块735滑动配合,所述上拉杆739共设有八根,分别均匀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56、第二配合支撑杆60、第三配合支撑杆64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上,所述上滑块741共设有八根,均匀位于第一配合支撑杆56、第二配合支撑杆60、第三配合支撑杆64和第四配合支撑杆68内分别与八根上拉杆739相连,上滑槽 742设于上拉杆
739内,上顶柱743位于上滑槽742内与上拉杆739相连,上顶块744设于上顶柱743上,第五复位弹簧745位于上顶块744上与上顶柱743 弹性配合,上环形拉杆746与上顶块744滑动配合,上固定环形槽747设于上环形拉杆746内与上顶块744滑动配合,所述卡位元件748共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两侧。
[0062] 雌雄蕊隔离器1完成对花蕾和柱头的密封隔离后,将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套入雌雄蕊隔离器1上,通过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上的下固定环形槽738和上固定环形槽747与下顶块735和上顶块744滑动配合,完成限位安装,拉动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向两者中间移动,使得下拉杆731通过八个下滑块732与所有配合支撑杆滑动配合,拉动所有支撑杆向外转动,扩大密封腔下半部直径,上拉杆739通过八个上滑块
741与所有支撑杆滑动配合,拉动所有配合支撑杆向外转动,扩大密封腔上半部直径,同时推动所有下拉杆731和上拉杆739向四周移动,下拉杆731和上拉杆739内的下滑槽733 和上滑槽742顶住第四复位弹簧736和第五复位弹簧745,使得下顶块735和下顶柱734与上顶块
744和上顶柱743顶入下滑槽733和上滑槽742,进而使得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向两者中间移动时,所有支撑杆和辅助支撑杆都会向外旋转张开,使得雄蕊隔离器可根据花蕾和柱头的大小及距离进行调节。
[0063] 所述卡位元件748包括下移动槽7481、齿条7482、第一限位块7483、第一固定块7484、棘轮7485、复位顶块7486、复位移动槽7487、复位顶杆7488、第六复位弹簧7489、第二限位块7491;所述下移动槽7481设于下环形拉杆737 上,齿条7482设于上环形拉杆746上与下移动槽7481滑动配合,第一限位块 7483位于齿条7482上与下环形拉杆737滑动配合,第一固定块7484设于下环形拉杆737上,所述棘轮7485为市场常用零部件,故不再具体描述,棘轮7485 位于第一固定块7484上与齿条7482啮合,复位顶块7486设于第一固定块7484 上与棘轮7485滑动配合,设有多个复位移动槽7487位于下环形拉杆737上,复位顶杆7488位于上环形拉杆746上与复位移动块滑动配合,第六复位弹簧7489 设于下环形拉杆737上与复位顶杆7488弹性配合,第二限位块7491位于复位顶杆7488上;在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向两者中间移动时,设于上环形拉杆746两侧的齿条7482通过下移动槽7481像下移动,推动棘轮7485旋转,因棘轮7485只进行单向旋转,使得齿条7482无法做复位运动,按动复位顶块 7486使得棘轮7485不在限制齿条7482移动,通过六组复位顶杆7488与第六复位弹簧7489的弹性配合,使得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复位,使得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746相互之间的推力与棘轮7485配合就可以使得雌雄蕊隔离器1可以固定在需要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复位顶块7486与棘轮7485 的配合,使得在需要拆除时,按住复位顶块
7486解除棘轮7485的卡位,通过第六复位弹簧7489与复位顶杆7488之间的配合将下环形拉杆737和上环形拉杆 746顶至最初位置,使得雌雄蕊隔离器1拆除简单。
[0064] 所述隔离器盖3包括第二固定块75、固定隔离器盖76、旋转固定块77;所述第二固定块75设于第三固定盘331上,所述固定隔离器盖76采用透明材料,并且固定隔离器盖76位于第二固定块75上,旋转固定块77设于第三固定盘331 上与固定隔离器盖76旋转配合;通过旋转固定块77将固定隔离器盖76固定在隔离座335上,使得授粉方便的同时,也易于拆卸。
[006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6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图3沿着A‑A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31]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2] 图6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中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4] 图8为图7沿着B‑B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35] 图9为图7沿着C‑C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36] 图10为图9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7] 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8] 图12为图7沿着D‑D线剖开的剖面示意图;
[0039] 图13为本发明中雌雄蕊隔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4为图13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1] 图15为图13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0042] 图16为本发明中卡位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版权所有:盲专网 ©2023 zlpt.xyz  蜀ICP备20230035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