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 > 周纪昌 >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专利详情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0    0

有效专利 查看PDF
专利申请流程有哪些步骤?
专利申请流程图
申请
申请号: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示号码。唯一性原则。
申请日:提出专利申请之日。
2020-08-05
授权
授权指对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发明专利权;或对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外观设计专利权。
2021-07-27
预估到期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届满后法律终止保护。
2030-08-05
基本信息
有效性 有效专利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申请号 CN202021606503.0 申请日 2020-08-05
公开/公告号 CN213801035U 公开/公告日 2021-07-27
授权日 2021-07-27 预估到期日 2030-08-05
申请年 2020年 公开/公告年 2021年
缴费截止日
分类号 B65D61/00B65D85/20 主分类号 B65D61/00
是否联合申请 独立申请 文献类型号 U
独权数量 1 从权数量 4
权利要求数量 5 非专利引证数量 0
引用专利数量 0 被引证专利数量 0
非专利引证
引用专利 被引证专利
专利权维持 2 专利申请国编码 CN
专利事件 事务标签 授权
申请人信息
申请人 第一申请人
专利权人 周纪昌 当前专利权人 周纪昌
发明人 周纪昌 第一发明人 周纪昌
地址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旗鼓大道3号咸宁高新区孵化园 邮编 437000
申请人数量 1 发明人数量 1
申请人所在省 湖北省 申请人所在市 湖北省咸宁市
代理人信息
代理机构
专利代理机构是经省专利管理局审核,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范围内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专利申请或其他专利事务的服务机构。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专利代理师是代理他人进行专利申请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取得一定资格的人。
于刚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当转动第一手柄时,使第一手柄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双向螺纹杆带动放置架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的距离,同时转动第四手柄,使第四手柄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双向螺纹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对涵管固定的距离,然后转动第三手柄,使第三手柄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夹块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块对涵管进行固定,这样多种调节,可以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涵管进行固定,大大增加了固定涵管的便利性,提升了对涵管固定的效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 摘要附图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1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2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3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4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5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 说明书附图:图6
    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法律状态
序号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信息
1 2021-07-27 授权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文件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向国家申请保护他的发明创造及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1.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包括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双向螺纹杆(5),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放置架(11),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5)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手柄(2),所述第二固定杆(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柱(12),且导向柱(12)与放置架(11)相连接,所述放置架(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双向螺纹杆(15),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1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移动块(14),所述移动块(14)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9),所述第三手柄(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7),所述第一转动轴(17)的一端设置有夹块(4),所述放置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手柄(10),且第四手柄(10)通过锥齿轮与第二双向螺纹杆(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4)的一端设置有齿牙(18),所述齿牙(18)的一侧设置有齿轮(19),且齿轮(19)与齿牙(18)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0),所述第二转动轴(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手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0)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活动环(23),所述活动环(23)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销槽(24),所述第二转动轴(2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销块(22),所述第二转动轴(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销块(21),且第一销块(21)固定在连接块(3)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16),且导向杆(16)位于连接块(3)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块(4)与放置架(11)的外形均呈弧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涵管指一种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俗称水泥管,小型涵管也有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在全段围堰堤坝下作引水管道,在一般情况下作输水管道,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供水和排水管道,多用水泥管作涵管。
[000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供水和排水管道,从而来方便人们的生活使用,所以需要使用大量的涵管,但是一般在运输涵管的过程中,需要对涵管进行固定,防止涵管出现损坏,而一般的固定装置,都不能很好的进行调节,导致对涵管的固定造成影响。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解决了一般的固定装置,都不能很好的进行调节,导致对涵管固定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放置架,所述第一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所述锥齿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与放置架相连接,所述放置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双向螺纹杆,所述第二双向螺纹杆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所述第三手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夹块,所述放置架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手柄,且第四手柄通过锥齿轮与第二双向螺纹杆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一端设置有齿牙,所述齿牙的一侧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牙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手柄。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活动环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销槽,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销块,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销块,且第一销块固定在连接块的表面。
[0008] 优选的,所述夹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且导向杆位于连接块的内部。
[0009] 优选的,所述夹块与放置架的外形均呈弧形。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转动第一手柄时,使第一手柄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双向螺纹杆带动放置架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的距离,同时转动第四手柄,使第四手柄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双向螺纹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对涵管固定的距离,然后转动第三手柄,使第三手柄通过第一转动轴带动夹块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块对涵管进行固定,这样多种调节,可以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涵管进行固定,大大增加了固定涵管的便利性,提升了对涵管固定的效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实施方案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涵管运输支架工装,包括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8,第一固定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双向螺纹杆5,第一双向螺纹杆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放置架11,第一双向螺纹杆5的一端设置有锥齿轮,锥齿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手柄2,第二固定杆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3,第二凹槽13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柱12,且导向柱12与放置架11相连接,放置架1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双向螺纹杆15,第二双向螺纹杆15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移动块14,移动块14的表面设置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9,第三手柄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轴17,第一转动轴17的一端设置有夹块4,放置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手柄10,且第四手柄10通过锥齿轮与第二双向螺纹杆15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转动第一手柄2时,使第一手柄2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5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双向螺纹杆5带动放置架11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的距离,同时转动第四手柄10,使第四手柄10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15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双向螺纹杆15带动移动块14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对涵管固定的距离,然后转动第三手柄9,使第三手柄9通过第一转动轴17带动夹块4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块4对涵管进行固定,这样多种调节,可以方便对不同大小的涵管进行固定,大大增加了固定涵管的便利性,提升了对涵管固定的效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0022] 具体的,移动块14的一端设置有齿牙18,齿牙18的一侧设置有齿轮19,且齿轮19与齿牙18啮合连接,齿轮1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0,第二转动轴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手柄7,当需要调节固定的高度时,通过转动第二手柄7,使第二手柄7通过第二转动轴20带动齿轮19进行转动,从而使齿轮19通过齿牙18带动移动块14进行运动,来调节其高度,使设备可以更好的对涵管进行固定。
[0023] 具体的,第二转动轴20表面的一端设置有活动环23,活动环23的一侧分别开设有销槽24,第二转动轴2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销块22,第二转动轴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销块21,且第一销块21固定在连接块3的表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活动环23在第二转动轴20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使活动环23表面开设的销槽24分别移动到第一销块21和第二销块22的表面,从而对其进行固定,防止连接块3在移动块14的表面下滑,从而影响该设备固定的高度。
[0024] 具体的,夹块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杆16,且导向杆16位于连接块3的内部,通过设置导向杆16,是为了限制夹块4,防止夹块4在对其进行固定时,发生转动现象,从而对固定涵管造成影响。
[0025] 具体的,夹块4与放置架11的外形均呈弧形,通过设置弧形,是为了方便对其进行放置与固定,从而使涵管能够更好的与夹块4和放置架11相接触,增加对其固定的稳定性。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转动第一手柄2时,使第一手柄2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一双向螺纹杆5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双向螺纹杆5带动放置架11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的距离,同时转动第四手柄10,使第四手柄10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双向螺纹杆15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二双向螺纹杆15带动移动块14进行移动,来调节该设备对涵管固定的距离,然后转动第三手柄9,使第三手柄9通过第一转动轴17带动夹块4进行移动,从而使夹块4对涵管进行固定。
[002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立体结构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A的放大图;
[0017] 图5为本实用新型B的放大图;
[0018]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块的剖视图。
[0019] 图中:1第一固定杆;2第一手柄;3连接块;4夹块;5第一双向螺纹杆;6第一凹槽;7第二手柄;8第二固定杆;9第三手柄;10第四手柄;11放置架;12导向柱;13第二凹槽;14移动块;15第二双向螺纹杆;16导向杆;17第一转动轴;18齿牙;19齿轮;20第二转动轴;21第一销块;22第二销块;23活动环;24销槽。